高考完的那段时间里,大部分都是处于一个比较轻松的状态。多数人的高考一直都是处于一个比较紧张的状态的,尤其是在最后百日冲刺的时间里,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了提高分数而不懈奋斗着,为了同一个目标而一直努力着。而当这个目标完成之后,大家生活的重心突然发生了转变,之前高考状态下压抑的天性急需得到释放,因而大部分人在高考完之后的状态都是处于一种放松愉悦的精神状态。依稀还记得在我当年高考之后,整个人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享受着来之不易的自由生活。与高考那段时间相比,高考之后的生活过的十分慵懒满足,没有了家长老师对自己的看管,想多久起床便能够多久起床,即便是睡上满满的一天也会被家长默许,在生活中可以不用节制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份慵懒与满足是十多年都不曾有过的感觉。而除了放松之外,青少年的朝气也从生活的缝隙当中迸发了出来。在高考结束的那段时间里,我们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为了自己所真正热爱的东西而不懈努力为之奋斗,在我们挥洒汗水的那一刹那,我们好像又回到了童年的那个时代,无忧无虑,热爱与青春的交织下显现出的是真正的少年。高考完放松的那个状态每每想起都会让人嘴角上扬,相信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学子在高考完之后都会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对当下抱有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以赤诚的眼光去对待当下的生活,无惧风雨和挑战,真正活出了自己,在这样的状态下生活仿佛也多了几分色彩,静谧的风景下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美好的气息在蓬勃涌现。
楼主你好,这个问题我不怎么好说。当是我有一份好的安排时间。这个就要看你满意不满意了,谢谢一、学习时间安排:老师建议同学们把考前一个月分为三阶段:1.5月15日—20日以前,仍可延续以前的学习方法。过度学习,就是充分利用能够学习的时间进行学习,如晚上可以学到12点,甚至更晚或早上可适当早起加强学习,但以保证第二天上课不太疲劳为前提,中午时间(住校生)视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学习或休息。这样做有两个好处,① 学习时间适当加长,掌握更多知识。②主要是增强自信心,避免担忧失败心理。由于自己努力学了,自己没有比一般同学负出的少,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增强了自信心。举例:我自己上高中时,班内同学有的早上3、4点就起来学习的,而我自己则正常休息,早上6:30起床。有些同学晚上加班,我还正常休息,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心理发毛了,担心别人都在加班加点,而自己却按部就班,这样能否考上大学。于是我也早起晚睡,用于学习,但我总是睦睡,看上几眼,就扶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学一会睡一会,现在想起来,其实没学多少知识,但作用却是很大的,这样做给了我以勇气,给了我自信。我也加班加点学习,问心无愧,你能考上,我也能考上。但加班加点,千万要记住:要以第二天上课不影响精力为前提,若影响上课效率,宁愿不加班加点。2.5月中旬到6月初进入调整阶段。主要工作:①、复习以前的错题本;②、游览以前考过的摸拟卷,真正进行查漏补缺工作,不要再过多地做练习了(不是不做),可能有的老师发的题很多,你可以选择性地去做,不要都去做。我在去年教高三时,给学生发练习是有计划的,不是有什么、发什么、做什么,到现在我还有一本练习都没给去年高三学生发,但学生考试成绩很好。③、考前头几天不要太放松,特别是高考前几天,更要合理安排复习计划,不要用这几天再学习新知识,期望打准高考题。而主要精力是有计划的游览记忆重点知识。二、顺利度过考前的“高原反应”同学们在此阶段若出现了“答题高原期”(即答题时思路不清,精力总是不集中,烦燥苦闷。),说明已以努力学习了。要尽快度过这一时期,不要悲观,怨天由人,这是多数学生必然出现的情况,此阶段最好在4月底以前度过,最迟到5月中旬。方法:①做练习时降低难度。因为考前的模拟题目往往梯度安排不合理,不完全符合高考试卷要求(特别是做选择题时,老是自己感觉答的挺好,等发下试卷错误很多。主要原因是试题梯度安排不合理。)②系统地做一下前两年高考题,你必然会发现你原来学得还不错,高考很有希望,增强自信心,借此东风顺利地度过“答题高原期”三、调整心态迎高考若同学们在此阶段还有什么心理疑惑或不踏实的地方,那就请你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轻装上阵,此阶段不去关心上什么大学,考上与否,而应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常这样想,考上固然好,考不上,也不要灰心,可以来年再考或去做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一定非上大学才是你的人生奋斗目标。只有这样你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出理想成绩。临考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自信心,即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要自己相信自己(有自信心,不一定能够成功,没有自信心,一定不能够成功)。经过平时的努力和充分的复习准备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即使不能完全达到,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在高考前,若考生的情绪过于低落,精神萎靡不振,则可能导致高考失败。导致情绪涣散的原因很多,如缺乏考试动机或动机水平不高,心境不佳,生理低潮或疾病等。要使自己紧张起来,进入兴奋临考状态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制定细致的时间表,每周、每天的任务都合理安排。若自己严格按时间表学习,数天后,涣散情绪便会消失,或到有学习气氛的地方学习也可增强学习紧迫感,看到别人都发愤苦读,你也会身不由己地融进这种气氛中,以缓解自己考前的过度紧张情绪。最后忠告学生考前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①临考试的前一天,用一张纸或硬卡片列出考场需要带的东西,每次去考点前都要按所列进行检查。如有可能要在考前先去一下考点,找一下考场,,熟悉一下环境。②考试那天,要穿着舒适,不要使服装的色彩和样式特殊,以免引起考生及监考老师的过多注意,以免答题分心。四、考试策略①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和注意事项。以免弄错某一项内容丢分,考后令人遗憾。②答题时先易后难,稳扎稳打。做题时最好一次成功,不要期望全部做完后,再认真检查(往往时间不够),就是有检查时间,也不要盲目改正答案,因为做题时第一印象成功率较高。③只要不倒扣分,尝试回答所有问题。④检查技巧,主要检查有没有漏做的考题。涂卡有无对错题号的。
零 导读
北大清华每年都有因“堕落”而被留级、退学的学生。
2019年,18名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因挂科导致学分不够,由本科转为专科学历毕业。
即便是进入985一流名校,也还是有很多人在大学校园后“堕落”了。
大学,到底是“解放”的天堂,还是梦中的学府,又或是“堕落”的摇篮?曾经有位“考霸”张非,2003年考入北大,但大一因为挂科七门,被学校劝退。
后来他通过复读,以高分考入清华,最终还是因为沉迷游戏,没能毕业。由此可见,高考只是进入大学的方式,并不是成功人生的敲门砖。
曾经看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这些考后“堕落”的大学生,犹如一个慢慢爬上斜坡的铅球,只要轻轻一推,就从顶点滚落。壹 “堕落”的大学生活
很多大学生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经历了高中高强度的学习,来到远离父母的大学,大家都开始放飞自我。这种“堕落”,倒不至于骗人骗钱、纸醉金迷的地步。
沉迷娱乐化信息、害怕挑战、不停抱怨、迷茫没目标,才是他们的常态。
进入大学后,会出现很多初高中校园没有的诱惑,是社会的缩影。
学习由自己计划、时间由自己安排、零花钱由自己支配,一切都需要强大的自制力。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和家长都会在背后推着你走。
不需要思考,你几乎只有一个目标:考个好成绩。
到了大学,是选择通宵打游戏,还是选择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又或是去图书馆抢座自习、还是参加社团活动……
所有选择权都在自己。贰 高考不是结束,是开始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在12岁-18岁时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
也就是说,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是怎样的……
回想一下,我们大多数人的12-18岁,都在做什么?
学习、考试,学习、考试……高压高强度下,很多人丧失了学习兴趣。
因此大多数人从小就认为,学习是一件负面情绪的事,是一项任务。
自然而然地,大家也就有了高考结束=解放,大学=自由天堂的观念。
就连老师也用:“考上大学就轻松了!”来激励高三学子。然而事实是,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大学给了我们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是为了将高中缺席的“人生课”补回来。
去完成本该在12-18岁时完成的同一感建立、自我人生规划。
当我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就很容易滑入堕落的深渊。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进入大学以后就“堕落”了。叁 培养孩子的生涯规划观念
好在国家、社会和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中学生埋头学习的时代已经过去,成绩已不再是衡量好学生的唯一标准。
综合素质,才是评价一名学生的尺度。
综合素质不仅包括智力发展,更多是三观的树立。
国家有关综合素质培养的方案中,要求老师和家长引导孩子从学习和实践中获得对人生的思考,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综合素质评价是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的教育内容,关系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
综合素质教育的推行让我们看到,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更是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国家新高考改革的方案中,还将在中学增设学生生涯规划课。
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形成自己对人生、职业的观念。随着教育水平提高,更多人能考上大学。
但考上大学并不能与成功人生划等号。
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人生,才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肆 如何进行学生生涯规划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是认清自我,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
从而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目标,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 01 认识自我,发掘内心渴望 /
学生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与优势。
问自己:喜欢做什么?
你有什么爱好?做什么事情最能让你感到愉悦?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测试来了解自己。问自己:适合做什么?
有时候,兴趣与能力不一定匹配。我们可以一步步、由大到小划分自己的优势。
更擅长文科还是理科?文科中更擅长语文还是历史?语文中更擅长诗词还是作文……
问自己:最想获得什么?
也就是所谓的价值观。利用时间去思考自己向往的未来生活,树立目标理想。
可以以某个名人作为正面偶像,也可以把去某个城市发展作为奋斗目标……/ 02 了解职业,培养技能 /
在中学阶段,就可以适当地了解一些社会上的职业。
360行,行行出状元。可以利用互联网、或者身边的前辈,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这个职业工作内容是什么?社会处境如何?需要什么必备技能?如果你想做摄影师,现在就可以开始了解相机的基本知识;
如果你想做文案编辑,现在就可以广泛阅读,打好文字功底;
如果你想做设计师,现在就可以学习使用PS、AI等软件……/ 03 做好计划,变为行动 /
做好基本的了解工作以后,就应该作出计划,将想法转变为行动。
从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综合素质上做准备,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计划中可以包含:
职业理想、学业目标、学习计划、实践计划、课外阅读计划、职业技能计划、体育锻炼计划……
将大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按步骤完成,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只懂得考试的孩子,或许确实能在高考上取得成功。
但笑到最后、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定是懂得规划人生、综合素质优异的孩子。结语这个世界上是真的有那么多人担得起“天才”二字的。可怕的是,他们大多数还家境优渥、学习认真、为人谦和,还长得好看。官二代富二代里面真的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都是纨绔子弟。他们从小就是精英。
之前,网上流传一篇文章,题目好像叫“我辛苦奋斗了这么多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当别人为了一个校内保研指标争得不可开交时,他们已经拿到MIT或者耶鲁的offer了,当别人辛辛苦苦找工作时,他们已经学成归来继承家业了,所以有句话叫,轮胎的缝隙太大,反而压不死蚂蚁。
你能够做到的,就是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尽量去打磨自己。既然起跑线不如别人近,那么就要加速奔跑,大学时光太珍贵了。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