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一般在6月的第一个周六和周日进行。
一、什么是高考?
高考是中国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是考生升学和就业的重要依据。高考主要针对即将毕业的高中学生,其试题覆盖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
二、高考时间
1.高考的时间安排:高考一般在每年的6月第一个周六和周日进行,考试时间为两天。6月7日为语文考试,6月8日为数学考试,6月9日为英语考试,其它科目的考试日期一般紧跟其后。
2.考试时间的变化:虽然高考一般在6月举行,但实际考试时间会有一些微调。2021年的高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考试时间延迟到了7月7日和7月8日;2018年的高考则提前到了6月7日和6月8日。三、高考的评分标准
1.分数计算方法
高考的总分为750分(部分省份为900分),其中语文、数学和英语占600分,其它科目各占75分(部分省份各占100分)。考生的得分需要除以参加考试的人数,得出倒数,再乘以当年高考各科目的平均分进行转换,最终得到标准分数。
2.评卷标准
高考的评卷是由专业的考试机构和评卷教师共同完成的。评卷教师会根据题目难度、命题拟定等因素,制定评分标准,并对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挨个评分。考生成绩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排名、录取等操作。
四、高考的影响
1.教育公平:高考是中国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其设置为各地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消除了地区差异、补偿了家庭背景差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努力获得公正的机会。
2.社会评价:高考成绩也往往成为评价一个学生的主要指标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关切。在某种程度上,高考的成绩不仅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潜力。拓展知识:
除了高考,还有一些与之类似的考试,比如:
1.中考:也是中国的一项全国性统一考试,针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主要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2.高职招考:是指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的高起专和高职(专科)招生报名、考试、成绩查询等各环节的系统安排与实施。
3.小升初:主要针对小学六年级要升入初中的学生进行,该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979年-2002年时间固定在每年7月7、8、9日。从2003年起,高考时间改为每年6月7、8、9日。2020年,高考时间因疫情推迟至7月7日-8日。
部分新高考省份为7月7日-10日。2021年2月19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1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举行。
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高考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计划,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2015年起,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6项加分项目。
2019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
6月7日
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8日。2023年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 1 2”组合方式,即由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1门首选科目 2门再选科目)组成,满分为750分。扩张资料: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2015年,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加分项目。2016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2017年4月7日教育部、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的通知。2022年,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2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