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到一个月内。

录取程序:

1.省招办投档

各级省招办按当前批次、当前志愿投档。

2.院校浏览考生档案

各级省招办投档后,院校组长先登录电脑系统,得到认证后可浏览考生档案。

3.回收组员档案

组长可监控、浏览组员的录退考生情况,如发现组员没有履行职责,可回收组员档案。

4.录退考生

对拟退档考生,院校必须指明或说明退档原因;省招办有异议时,向院校提出录取复议或退档复议。

5.调整计划数

在计划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院校可自行根据生源情况调整本校招生专业之间的计划分布。院校不需经省招办审核,可以对专业之间进行计划数调整。

6.申请补充档案

若省招办投给的档案都已录退完毕,且未完成招生计划数时,院校可向省招办提出补充档案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查看报考本校的在库考生生源情况。在录取完所有志愿后,若生源仍然不足,可在查看考生生源过程中设定下调分数,向省招办提交后等待审核投档,或向省招办提出生源调整方案,由省招办对分数线进行调整后投档或在规定时间内统筹安排有服从志愿的考生给院校录取。省招办也会主动采取降低分数线或调配有服从志愿的考生给院校的办法,补充生源给院校,院校组长可随时查看是否有新投档的考生。

7.申请批件投档

在某些情况下,若需要对指定考生(如体育尖子)进行录取时,院校必须向省招办提交申请报告。申请报告中可指定多个考生,但每个考生都要写明申请批件投档的原因。

8.申请"录后退"

对误录取且已向省招办提交了并经审核通过的考生,可向省招办提出"录后退"的申请,由省招办审核批准后予以退档。

9.申请录取结束

院校的招生计划完成后,可向省招办提出录取结束的申请,经省招办审核通过后自动退出,由省招办终端的打印机打印出录取名册。

10.查阅批复

包括查阅补充档案批复、查阅批件退档批复、查阅增减计划数批复、查阅录后退批复和查阅录取结束批复。

高考志愿填报后,一般15天左右能查询状态。

拓展资料

1.高考志愿填报后的流程:

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学校会进行志愿调剂和录取工作。学校会根据考生的成绩和填报志愿情况进行初步筛选和比对。根据各个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计划,进行投档和录取工作。学校会将录取结果上报给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并由考试院公布。2.查询状态时间点:

学生一般需要在高考志愿填报后的几天或几周后才能查询到录取状态。具体的查询时间与每年的录取进度和学校的工作安排有关。通常,学校会在投档和录取工作完成后,将录取结果及时上报给省级考试院。考试院则会根据学校上报的数据进行统一公布。

3.查询方式和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查询高考志愿填报后的录取状态。可以通过学校官方网站、考试院官方网站、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查询。各省的考试院通常会在公布录取结果时,提供相应的查询入口和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的省份,选择合适的途径查询。4.注意事项:

在查询高考志愿填报后的状态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注意查询的时间点,不要过早或过晚查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焦虑或遗漏查询机会。要准备好个人的相关信息,如准考证号、身份证号等,以便进行查询时使用。要保持耐心和积极心态,录取结果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出炉,不要过度担心。

高考志愿填报后,一般15天左右能查询状态。查询时间会因各方面的因素而有所差异,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官方网站、考试院官方网站、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查询,并注意查询时间、准备相关信息以及保持耐心和积极心态。

征集志愿的录取结果会在填报征集志愿后的一到两天公布。1、位次优先

一个考生对应一个位次,这个位次是唯一确定的,也就是说,考生的分数在排序的时候起到关键的作用。分数高的考生排在前面,就会比分数低的考生先检索。同一分数在排名时,不同省份有不同的规定,文理科一般也规定不一样。

2、遵循志愿

在检索每个考生的院校志愿时,严格遵循考生所填志愿的顺序。

如果考生的志愿被投进某一个学校了,比如被B志愿录取,则不再看他的CDE志愿,而开始检索下一位考生。如果考生的志愿被投进某一个学校了,比如被B志愿录取,则不再看他的CDE志愿,而开始检索下一位考生。

3、一轮投档

对于考生个人来讲,在某一批次录取时,考生只能投档到一所志愿院校。一旦检索到考生所填报的某个志愿院校还有余额,就不再检索考生其后的志愿,实行一轮投档。高考志愿录取规则:

高考志愿录取规则是平行志愿,指考生所选A、B、C、D等志愿,他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将达到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而传统的顺序志愿则是根据“志愿优先,按分排序”。平行志愿投档时,根据有关高校提出的调档比例,按照投档原则进行投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