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一、考试情况

高考数学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一般安排在每年的6月7日下午三点至五点。高考数学总分一般是150分,考试内容包括函数、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向量等,题型主要有填空题、解析题.

二、时间分配

1,从题型上看,全国卷数学有12道选择题,每个5分,4道填空题,每个5分,5道综合题,每个12分,3个1选考题,10分。题量还是蛮大的,还要留出开考前5分钟检查试卷和填写基本信息以及涂答题卡的时间。2,高考数学虽然有2个小时的时间,感觉很长,但真正认认真真做起题目来,也是时间刚刚好的。因为这些题目的难度是出题者计算过的,他们也会计算学生做完这些题会花费多长时间,不会给你留下太多多余时间。

3,选择题总分60分,花36分钟做,每道题3分钟,12道题;填空题总分20分,花12分钟做,每道题3分钟,4道题;综合题总分60分,花30分钟做,每道题12分钟,5道题;选考题总分10分,花12分钟做,1道题12分钟,1道题。

4,高考数学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共22道题;以上共花费90分钟做题,大家还需要为考试前后各留几分钟,涂答题卡留几分钟,然后再为哪道题不会占用时间留几分钟;

5,这样计算下来,时间刚刚好。虽然做题时间紧张了些,但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短就糊弄,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干脆放弃2道不会的大题,一门心思把会做的全部做对;

6,考试开始后,很多学生喜欢奋笔疾书;但切记:审题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慢。数学题经常在-个字、一个数据里边暗藏着解题的关键,这个字、这个数据没读懂,要么找不着解题的关键,要么你误读了这个题目;7,你在误读的基础上来做的话,你可能感觉做得很轻松,但这个题一分不得,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你只有把题意弄明白了,这个题目才有可能做对;

8,会做的题目是不耽误时间的,真正耽误时间的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在找思路的过程中,只要找到思路了,单纯的写哪些步骤并不占用时间。

恢复高考的44年来,一共有3次高考数学特别难,被称为数学难度巅峰。(一)1984年高考数学1984年的高考数学被很多人认为是历史上最难的一次数学高考,每道题看起来都像是奥数题。很多高材生出了考场后面如死灰,内心十分绝望。据几位当年参加过高考的人回忆,其中一位考生,那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3分,但还是上了一所985大学。另一位同学高考理科数学考了41分,但这个成绩已经不低了,他印象中大题没有一个做完整的。这位同学总分考了453分,还高出本科线13分。(二)1999年高考数学1999年的全国数学卷平均分只有60分。该年高考主打创新思维,并且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了传统出题的局限性,如果思维不够活跃的话,很难得到高分。这一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要求“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在试题设计上增加应用型和能力性的题目”。在这样的时代和政策背景下,1999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正面临着新旧教材的更替之年,需要体现新高考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对人才的选拔提出新的标准。所以这一年的“难”,更多的体现在对数学考试的创新上,要求学生进一步打破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综合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数学能力。(三)2003年高考数学2003年爆发了著名的“非典”,原本每年高考都在7月份举行,由于各地天气炎热,导致很多学生发挥失常甚至中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非典爆发之前,教育部就已经下发政策,将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份考试。突如其来的非典导致了绝大多数学生复习期间中途断课,但是出于政策的平稳考虑,高考依然在6月份举行。在这样的背景下,613万考生在那年迎来了后来被称为"史上最难高考年与最大惨案"事件。难,一方面是体现在时间上,非典疫情导致许多学校在4月停课并且高考比起往年还提前了一个月。

另一方面就体现在了试卷难度上,那年的各科高考试卷难度比起往年都有所增加,而数学更是让无数考生以泪洗面,据说那年数学的平均分仅仅只有60多分,也因此被无数考生称为高考数学"最大惨案",其中江苏卷更是被作为话题讨论到了今日。

高考数学做不完正常。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尤其是应试,高考这种。出题人都要兼顾全局,保证出题的知识点的主次分布和难易程度。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既要保证考生的得分情况也要保证具有一定的拔高性,提现高考类选拔考试的目的。高考考的是综合应试能力,会并不代表可以得分,而最终结果却是以分数体现出来的。其实80%的考生是做不完的,首先得面对并接受这个现实,应试者最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得最高的分数。高考数学是分题型的,不同的题型基本都是从简单到困难按照一定的难度梯度设置的,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将简单的题目的分数拿到手,而不是一味最求全做完。

一套完整试卷是有难易的,除非顶尖的应试者,才会游刃有余,比较好地完成答卷。

高中数学是真的可以靠量的积累提升的,这绝对是实话。尤其是立体几何、解析几何,见多了自然做得快,这些题万变不离其宗,有的时候看一眼就知道答案,直接省掉大量时间。

假若你不是那种对数学知识点掌握充分,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就不要贪图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全卷。

现在基本采取题海战术练习的目的,就是不断的重复中培养题感,理想状态是一看到题目,基本解题思路就要有个大概。既保证准确性又保证做题速度。

目前试卷做不完的原因无非有两种

1、有限的时间内试卷做不完,部分较难的题目尚未作答,这种就属于掌握整体知识点的问题了,弄清楚哪些知识点存在疏漏,是那种的拔高型综合性题目?针对性的多练习和巩固,培养题感和解题思路;2、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己会做的题目还没完成,剩余的题目仍会做。这种就是缺乏技巧。如果你是题都会做,只是时间分配把握不好,就要着重练习锻炼做题时间分配技巧。

一旦第一遍答题时,基本上是选择题3-5分钟,填空题3-5分钟,大题8分钟,一旦没有思路就暂时跳过,注意选择题目的特殊性,可采取诸多做题技巧快速选出正确答案的。

我的建议,先易后难,做题分轮次进行,通常考试期间,题目做两遍,第一遍,基础通路,能够比较快的或者按照建议时间内作答的就按部就班地做一遍,那些一看没啥思路,就暂时放下,跳过去。在通完全卷后拐回头再集中解决这部分习题,纵然最后没有解答,也会无憾。

对于高考一定要充满信心,有个平常心,做好自己了无遗憾就好。除非你目标满分,不要奢望题目全做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