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永远要记住: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周正

因为今年开年的那场疫情,各地都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监管跟排查,上海的相关负责人在市郊的一栋已经荒废许久的小破楼里发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

经过相关人员的询问后这位流浪汉的真实信息终于得到了确定,但确定下来的结果却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位浑身脏臭神志不清的流浪汉竟然是12年前的市状元,北京理工大学的学霸!1917年,姚远出生在了一个普通的家庭当中,如果说这个家里有什么不太普通的地方,大概就是姚远从小就很聪明。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别人家的孩子”,姚远正是这一类被街坊邻居夸赞,被同学羡慕嫉妒恨的学生,家中长辈都以姚远而自豪。

1990年,19岁的姚远参加高考,并以当地市市状元的身份成功考入北京理工大学。

北理虽然在名气上比清、北稍逊一筹,但也是我国顶尖高校之一,并且在北理读书的时候姚远依旧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在1994年毕业之后成功进入安徽某市中国兵工业集团第二一四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但学习好不代表工作也能同样出色,学校跟社会的环境与氛围是截然不同的,一直以来都是天之骄子的姚远很难适应自己成为了最普通的研究员这一变化。

姚远在研究院呆了9年,却始终无法扭转自己的想法,他觉得或许自己更适合“能者居之”的开放性企业,于是在2005年的时候毅然从研究所辞职去到上海闯荡。有的时候人钻了牛角尖,就真的很难去改变过来,姚远始终不甘平凡的态度使得他之后的工作也屡屡碰壁,哪怕换了很多企业依旧如此。又是5年过去,已经37岁的姚远终于不再自视甚高,但他也被磨去了所有的斗志,他无心工作,也觉得无颜面对家人,于是在上海开启了流浪之路,只能以捡垃圾为生。

他的家人至此之后再也没有收到姚远的消息,虽多番寻找,但上海这么大,哪是那么轻易能够找到的?直到今年疫情的到来,姚远的下落才终于被家人知晓,再见面时谁都认不出这个已经毫无斗志的老汉竟然是曾经的状元学霸!19年的时候,中国农大人文与发展学院的院长叶敬忠教授因一篇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火了,那篇讲话名为《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其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尤为深刻:“正是因为人们其实根本不可能真正体悟到弱者的生活现实和心理世界,我们更加需要保持一种态度,也就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姚远的故事绝不是个例,最近这段时间网上因一篇名为《看不见的六亿中国人》的文章引起了广大民众的讨论,那看不见的六亿中国人是谁?是低收入人群。在我们追求名牌,一杯奶茶都要二三十的时候,有些人一个月却不到1000块,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所有资产。

承认吧,这个世界还是普通人占大多数,我们可以去羡慕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以他们为目标去努力、去拼搏,但却千万不可因此迷失,认为只有“高人一等”才算人生,不然到头来很可能结果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姚远正是获得了这么“一场空”的人。

昔日高考状元为何选择流浪 昔日高考状元为何选择流浪,昔日高考状元现在流浪街头,这样的画面你能想象吗,该男子高考800多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精神无异常,昔日高考状元为何选择流浪。   昔日高考状元为何选择流浪1 山东滕州的步行街上,常学福潇洒走过。他没有整洁的衣服,也没有英俊的面庞,但是从他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他很开心,精气神很好。 与其说他是流浪者,不如说是一位追求自由的信仰者。他曾经是汝南县的高考状元。曾经800多分考入人民大学。只是老师们看到他现在这个样子,也是有些吃惊。 他也曾经是家里的骄傲 农村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尤其是能考入人民大学的,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还是高考状元。很多人都不知道,父母会有多高兴。放鞭炮庆祝考入这么好的学校,甚至摆宴席,就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 只是家里的骄傲,没能让父母一辈子安心。大学毕业后,曾经自己创业,在上海创办过公司,赚了不少钱。也结过婚,家里还有一个女儿。本来就是幸福的三口之家。如今却流落街头。 谁看到这样的结局,都有些气愤。好好的日子为何要走上街头。家里有孩子媳妇要养,是不是有点没责任心? 常学福的哥哥告诉媒体:他有点看破世事,不为金钱和名利所扰。 流落街头,只为追求新的生活 常学福,当时毕业不包分配,他自主创业,从事计算机相关的行业。赚了不少钱,说明个人能力很强。后来回老家开了一个水果摊,自己搭棚子住,沉默寡言,很少和别人交流。 结婚后,又离婚。选择了这条普通人无法想象的道路。他曾经接受过路人的采访,表示只想要过新的生活。 只是他的新生活,未免代价有点大。如果是无牵无挂,自然可以去追求。然而他有妻子和一个女儿。不知道他是不是狠心不去想念,或者早就恩断义绝。 追求新生活,如果是流浪街头的生活。或许很多人不敢认同。毕竟这不是主流文化。只是个人的偏好。也是不想努力的象征,有点躺平的姿态。像极了一些流浪街头的年轻人。 他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偶尔也会回家 常学福的不寻常,和普通的流浪者不同。他更像是一个背包客。三四月份的时候,他主动联系了哥哥,那时候他还在山西。如今被人发现在山东。此时,或许早已经离开了山东,去了其他城市。 据哥哥介绍,除了东北,祖国的大好河山都去过了。他的游历,家里人不懂,他的见识,家里人无法理解。只是这样的事情,家里人不好意思和外边人说。毕竟不是什么好事。 常学福四处流浪,偶尔也会回到家里居住。只是过一段时间就走了,也不会和任何人打招呼。就像是一个过客,匆匆而过。从来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只为追求心里所谓的信仰。 与其说是流浪,不如说是游历 常学福的流浪,和普通流浪者不同,自己曾经是个成功者,有家有业。也有充足的资金,还能找到自己回家的路。 与其说是流浪,不如说是游历更为恰当。 他的出行很简单,背包,边走边看,在一个地方不会长期逗留。有路人采访他,能感受到他精神很正常,而且谈吐不凡。像是个有学识的人。 在山东滕州,他再一次被人拍到。后来家里人也看到了这个视频。对媒体说:他胡子短了,以前比这长。老师也看到了这个视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只是没有人知道,在常学福的心里,早已经踏过高山,走过雪域之巅,寻找生命的真谛,为了信仰,开心地活着。 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有人说:劝他回家吧,让他过正常人的生活。 殊不知,在常学福心里,这就是正常人的生活。 他追求的是新的生活,在心里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信仰。他创过业,赚过钱,结过婚,有过孩子。或许在他心里,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他的'心里,成功有着不一样的定义。 他表示,自己的目的是希望能永远在幸福中活着,平安健康安逸,没有疾病没有灾难。“成功与否不能用多少钱来衡量,比如我现在没病,我觉得有一定的成功;如果我现在没有灾难,我认为有一定的成功;如果我平安健康,我觉得有一定的成功;有幸福感,我也觉得有一定的成功;如果哪天没吃没喝了,我觉得自己失败了。 鲁迅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我们没有经历过人并没有常学福所经历的一切,所以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劝说他。看上去他过得很好,家里人放心,这就够了。作为旁观者,更不该嘲笑他。 常学福的人生,可以用“不同寻常”来形容。 有路人和他聊天,他告诉路人,自己的生活状态,可以用“溜达”来形容。 或许是我们低估了流浪者的心态,或许他们有着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只是我们都是俗人,无法理解。我们都被金钱、名利迷失了双眼,看不到流浪者心里的那片高洁。或许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心存高远,或许也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不是让你去流浪......   昔日高考状元为何选择流浪2 昔日高考状元现在流浪街头,这样的画面你能想象吗? 据齐鲁晚报报道称,河南一90年代高考状元流浪街头。该男子系汝南县高考状元,高考800多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精神无异常,曾在上海创业,有一女。 这样的行为也是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网友认为这样的做法不负责,也有网友表示理解这样想法。 还有网友直言:是不是这位高考状元觉得工作太累了,想暂时放松一下心情?是不是文化层次太高了,暂时还没有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位?是不是书读多了,把什么都看透了,还是觉得在街头流浪比较自在?看到这个新闻,觉得说什么都不太合适。” 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自由自在,不问凡事,看破红尘,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这种境界。”一位网友说道。   昔日高考状元为何选择流浪3 山东滕州的赵先生偶遇一名流浪汉,此人言谈怪异,不像一般的流浪汉。赵先生上前与其交流,得知他是河南汝南县1997届高考状元,当年以800多分的成绩考上中国人民大学。 对此,赵先生非常怀疑。按理说,高考状元是人中龙凤,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何他会流落街头?难道有什么隐情吗? 流浪汉回答赵先生:“我要过新的生活,我有新的信仰。成功与否不是靠金钱来衡量的,比如我现在没有疾病,我觉得有一定的成功;如果我现在没有灾难,我觉得有一定的成功;如果有一天我没有饭吃,我觉得自己失败了。” 通过一番交流后,赵先生认为流浪汉很有文化,但无法确认其身份。他拍下这一幕并将视频传到了朋友圈,凑巧有一名高中同学认识流浪汉,确定此人是97年汝南县高考文科状元常学福。 为了进一步确定他的身份,新黄河的记者联系到了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经过核实后告知记者,常学福确实是汝南县高考状元,但由于当年没有电子档案,无法确定他是哪一届的学生。 记者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了常学福的姑姑。姑姑称,常学福上学时期性格内向,但成绩特别好,高考时考了800多分(1997年河南高考满分为900分)。姑姑认为他精神正常,完全可以找份好工作,不知道他为何要抛弃家人,选择独自在外流浪。 其实,常学福并不是一开始就流浪。他大学毕业后选择到上海创业,开办了一家计算机服务公司,几年间赚了不少钱。2010年左右,他放弃了公司,回到河南老家,在村里开了一家水果店。 在此7年后,常学福和妻子离婚,女儿由妻子抚养。从那以后,常学福才选择四处流浪。其实这些年来,常学福的家人一直劝他不要流浪,但他认为如果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想法不同,时间久了就会造成矛盾。 常学福的弟弟说:“哥哥已经看破世事,对金钱没有任何的欲望。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我们没有必要强求他。以他个人的学历和能力来说,肯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笔者认为,常学福与几年前火爆全网的沈巍——沈大师有着惊人的相似点。两人同样毕业于名校,满腹才华,却心甘情愿地流落街头。作为常人,我们难以理解他们的想法,或许这就是大师的高人之处。 他们看破红尘、世事与金钱,每日风餐露宿,或许在他们眼里,这不叫流浪,而是一种游历。如今的沈大师早已不再流落街头,反而被直播公司重新包装。 就在前一段时间,沈大师还和一位美女作家闹出绯闻,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罢了。但是明眼人都明白一点,沈大师虽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念,但他离金钱却越来越近。不知道常学福是否会被公司挖掘,被包装成另一个网红?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每年高考之后,总会有一些学霸会被冠以“高考状元”的美称,成为大家艳羡和仰望的对象。这些带着“状元”光环的学子,也是名校眼里的“香饽饽”,即便是清北这样的名校,也会为了争夺这些“状元”而各显神通。这些学霸们学习能力强,进入名校学习,几年之后,自然是前程远大,一飞冲天。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在四川凉山的街头,人们时常能看到一个体型瘦弱的流浪汉,蓬头垢脸,衣衫褴褛,似乎和别的流浪汉并没有什么两样,大概只有从他那静静地看着天桥下人来人往的眼神中,人们才会发现他的一点不同吧,他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沉思来追忆自己曾经的辉煌。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流落街头的流浪人员,居然是名校毕业,甚至曾经是名噪一时的高考状元!他叫刘宁,自小学习成绩优秀,是大家心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不管是老师还是村里的邻居对他都是赞赏有加,觉得这个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的。

刘宁也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厚望,2006年,刘宁以650分的高分成为四川省凉山县理科状元,并且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成为全县学子的榜样。中科大,这是我国著名的985高校,它以“小而精”著称,能进入这里学习的都是精英,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也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前途。来到中科大,刘宁感到很不适应,原来自己是“学霸”,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但是在这里,几乎人人都是学霸,比他优秀的人比比皆是,自己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身边的同学,所以内心产生了自卑的心态。在这样一种心态下,刘宁开始沉迷上了游戏,最终导致自己的成绩越来越不理想,因为成绩的原因,毕业证都被延迟发放了一年。

虽然毕业被延迟,但是总算顺利拿到了中科大的毕业证,按理来说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是问题不大的。但是刘宁心比天高,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辞去了工作,选择流落街头,成为一个流浪汉。曾经有志愿者对他伸出援手,打算为他找一份工作,但是却被他拒绝,因为他对自己现在这种生活状态感到很满意,觉得志愿者们打扰了他的生活。

像刘宁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见,比如福建建宁的叶某,以该县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浙江大学,成为家里人的骄傲。但是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叶某开始自暴自弃,玩起了”失踪“,而且这一”消失“就是十年。

十年里,父母流尽了眼泪,受尽了煎熬,但是没有放弃对他的寻找,终于在2018年,找到了这个曾经的”骄傲“,叶某也是因为无法接受自己的”平庸“,学业无成,大二期间挂了很多科,觉得无颜面对,产生逃避的想法。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往往过于看重分数,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视他们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我们只关心他们飞得高不高,却很少去设身处地体会他们飞得累不累。一旦他们遭受到了挫折,就会产生逃避的心态,就像刘宁一样,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成为大家眼里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