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期间,妈妈来陪读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情况:

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在高考这个重要的时刻,孩子需要来自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妈妈来陪读可以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增强信心。

提供生活照顾和帮助:高考期间,孩子需要专注于学习和考试,而妈妈来陪读可以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和帮助,如准备饮食、洗衣、打扫卫生等,让孩子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

监督孩子的学习和复习:妈妈来陪读可以监督孩子的学习和复习进度,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和复习计划,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妈妈来陪读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学习环境,避免外界干扰和影响,让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妈妈来陪读也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孩子不需要陪读或者陪读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学习状态,那么家长就不应该强制陪读。家长在陪读期间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学习状态。

我国是文化大国,不论从体现社会各阶层地位的“士农工商”中,还是从“孟母三迁”这个典故中,皆可看出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作为高三考生的家长们,他们有些受过教育,有些没受过教育,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他们的人生经历也不同,不管哪个阶层的家长,从自身经历中,他们得到的结论都是一定要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我国家长对孩子受教育、高考的重视,从每年的陪读新闻中可窥见一二。每年关于高考的新闻报道中,总是少不了这样的新闻,“为孩子高考,家长辞职陪读租房花多少多少钱”“某校周边陪读房火爆,涨到……”。

如何看待高考陪读,家长有必要陪读吗?陪读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个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而且家庭情况,孩子心理状况不同,也要区分看待。

陪读“利”:陪读一般是在学校近边租房陪读,这样的好处是,更好的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工作,孩子不用再在食堂排队吃饭,不必在宿舍的大环境中复习,可以有自己安静的环境,不必学校和家(不在周边)远距离跑动,很多生活琐事不用自己费心了,能够把排队、路上的时间省下来留给复习备考。

陪读“弊”:家长辞职、租房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对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来说,压力更大。家长陪读会让孩子养成依赖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时不时地在身边嘘寒问暖,对于会调整自己心态的孩子来讲还好,既来之则安之,对一些心理不成熟的孩子,有的会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学弃学等极端问题,有的会有负罪感,学习起来更吃力。适当距离的跑动也是一种运动放松方式,对高三考生来讲,估计除了学习吃饭睡觉,也就这个时候才有时间让大脑放松一下。

陪读到底有没有必要,家长也可以问问孩子的想法,大多高三考生已是有自己独立思想的成年人,他们懂得自己的需求。陪读是因为爱,不陪读也不是不爱的表现。

高考牵动着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心,越是临近高考,这种压抑紧张的气氛越是浓厚,毕竟高考是作为学生面临的第一次大考,有压力也属正常。作为学生,关键是看如何看待这种压力,如何利用好这种压力;作为家长,主要是不要再给孩子增加压力,以正常的家庭氛围帮助考生把这种压力化解。

01.陪读妈妈的心理

我也问了朋友这个问题,因为当年我们也是一起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样参加过高考的人,我不希望她这样轻易放弃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

她却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妈妈从孩子上小学起就开始陪读,去年高考,她的孩子就成功地考上了清华大学。12年虽然漫长,但是只要孩子能考上清华,将来有个好前途,自己付出再多也值得了。

她说,活到中年才明白,有车、有房、有钱,其实都没那么重要,孩子出息了,才是自己后半生幸福的保障和底气。

如果非要在自己的工作和孩子可能上清华这两者之间选择,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清华。我相信大多数妈妈都是这样的心理,也都会这样去选择。毕竟,“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可是,并不是所有陪读妈妈家里的孩子都能考上清华啊?

我家住在一所重点高中附近,在我家附近有很多公寓都租给了一些陪读的家庭。有时候在超市买菜时,经常会碰上一些陪读妈妈。

通过和她们聊天得知,她们的孩子虽然都在这所重点高中读书,但是大多数孩子的成绩都很一般,甚至有的孩子成绩还很差。

而这些妈妈们,在陪读期间,一般只能给孩子做一些做做饭,洗洗衣,早上叫孩子起床等等这一类的琐事,大多数都辅导不了孩子学习。陪读妈妈放弃了自己擅长的工作,却只做一些保姆就可以做的工作,对孩子的学习帮助似乎并不太大。

陪读妈妈们只愿看到一些陪读让孩子成功考上好大学的案例,却根本不愿正视陪读失败的案例。她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与众不同的,相信自己的陪伴会让孩子懂得感恩,更加努力。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02.长期陪读对孩子的影响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有人专门帮孩子打理生活上的琐事,孩子就会专心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升。但是实际上家长陪读却是有利有弊:

陪读的好处:

1、经常给孩子鼓励和信心,有利于亲子关系更融洽。

在孩子失败时,家长能及时支持和鼓励孩子;在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讲解;在孩子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家长可以帮孩子分析和引导等等。

如果家长可以做到这些,会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孩子日常遇到的问题,让孩子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并可以轻松应对考试。

2、如果孩子自制力较差、有网瘾等坏习惯,家长的陪读很必要。

当孩子出现严重不良行为时,比如沉迷网络,学别人逃学、旷课等,父母的陪读就可以有效加强监督、隔离孩子受环境影响,预防孩子继续走下坡路。陪读的弊端:

1、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

因为凡事都有妈妈在身边帮助解决,孩子会变得懒惰,依赖性变强。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在学习上也过度依赖母亲的指导。

遇到不会的难题,自己不会主动去思考、解决,而是直接将难题抛给父母,缺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

很多陪读妈妈,要么辞去了体面工作,让自己成为一名家庭主妇,一心侍候孩子;要么心里把让孩子进入好大学当成了自己最大的事业。

调查发现:有60.6%父亲和63.3%母亲认为子女就是自己人生的希望。

她们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太大的期望,将整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他们看似无怨无悔地付出,但是付出得越多,孩子的压力就越大。

父母出于关心,时刻关注着孩子的言行举止,让孩子感觉窒息,感觉没有了一点自己的隐私,脾气会变得暴躁和逆反。

如果家长脾气也不好,看不惯孩子,对孩子非打即骂,陪读的结局只会让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亲子关系也会走向反面。3、陪读会让孩子缺乏自理能力。

从小被家人照顾得太多的孩子,缺乏独立性,更缺乏自理能力。这样的孩子,即使将来考上了一所好大学,生活上的能力也会让他在大学生活里出现很多问题,吃尽不少苦头。

家长对孩子生活上的事情包办代替,会让孩子永远学不会管理自己的生活。一个不会照顾自己的人,缺乏最起码的生存能力,这非常不利于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成长。03.长期陪读对父母的影响

其实,长期陪读不仅对孩子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也会对父母家庭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会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

1、陪读会让妈妈失去自我。

长期的陪读生活,会让妈妈与社会脱节。每天妈妈心中只想着,早饭、午饭、晚饭都吃些什么?孩子上学去了,妈妈就开始收拾家务、洗衣服、备菜……

妈妈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她忘记了自己的需求,失去了自我。孩子成了母亲心中唯一的精神支柱。

等到孩子考上大学走了以后,她的人生会突然没有了目标……2、陪读会给妈妈很大的的压力。

如果孩子考上了好大学,那么全家人皆大欢喜,妈妈成了家里的功臣;如果孩子没考好,妈妈就会特别自责,认为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是自己的责任。就算家里人不说什么,妈妈的精神压力也会很大。3、陪读会对家庭造成伤害。

父母两人长期两地分居,缺乏交流,会造成感情生疏、淡漠、甚至破裂。不利于家庭和睦团结。

我家亲戚一对夫妻就是因为妈妈跟着孩子陪读三年后离婚了。是孩子的妈妈在城里认识了另一个陪读的爸爸,两人走到了一起,结果两个家庭破碎了,两家的孩子也很受伤,学习直线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