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两次入学考试阅卷和一次入学考试阅卷。就说说试卷吧。很多人可能都知道,高考阅卷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维护稳定,也就是维护社会稳定。这是另一个学校有经验的老老师告诉我的。一起批改完卷子,我正好开车回家。说到作文分数,150分的论文,60分的作文都写得不好,都可以40分以上。我说不可思议,老老师跟我说,维持稳定还是有考虑的。想想也有道理,因为毕竟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或大或小的家庭,大多数家庭都是普通家庭,很少有家庭有矿。孩子是家庭乃至家庭的希望,所以高考阅卷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必然是大规模的。评卷第一天上午,分科、分科开会,分发前两天评卷专家组获得的该科不同年级学生答案截图。阅卷专家组组长逐一讲解要求,然后分组讲解。队员们提了问题,当场回答。这就保证了每一个阅卷老师都能把握好评分点。第一天下午,我们开始对考试不及格的老师进行试评,并继续对他们进行培训,保证他们能给出准确的分数,让每个考生在统一的评分标准下得到应有的分数。每个阅卷老师,他们的阅卷数量和速度都会被组长的电脑监控。每隔一段时间,系统就会调出你之前看过的论文,给你评论。如果两个分数相差太大(比如诗词鉴赏不能超过1分),就会弹出提示框,这种情况会被组长的电脑监控。多次遇到这种情况的记分员将接受组长的面试。有老教师回忆说,他们改高考卷的时候,没有计算阅卷量,大家都很平静,气氛很好。个人认为,高考阅卷速度的加快,关系到考试规范化的进程。即使在高考语文作文的阅卷也不应该和阅卷量挂钩。高考就是利用这种专门的、重复的考试阅卷方式,大概是想在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高考阅卷老师是教育局选定出来的老师。
普通高考的阅卷是实施网上阅卷的方法,当考试结束的时候,省教育考试院将试卷答题卡全部收集起来,先召开阅卷大会,然后将在指定的一所普通高校内的计算机办公大楼组织人员展开阅卷。
答题卡是先拆封后进行扫描录入计算机系统,这一部分将由公安机关单位负责,试卷进行切割,选择题部分由工作人员将标准答案录进系统,由计算机自动判别,解答题和作文部分实行的是人工评,人工评的老师是教育局选定出来的老师。评分分的方式只要是考生回答有理都能获分。
阅卷结束的时候,省教育考试院将试卷答题卡重新装订密封进行保管,任何人不得查看,3年后进行销毁处理。
高考试卷的所有客观题批改都是由电脑完成,所有的主观题都实行双评制度,如果两位老师给出的分数差距超出了阈值,那就会自动启动三评程序,如果三评老师给出的分值也超出了阈值,则将启动仲裁程序。高考的录取方式:
高考的录取方式采用网上录取,志愿填报方式,将全国的大学分为2个批次,还有许多高校进行自主招生,但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应达到生源所在省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为了实现“教育均衡”的目标,教育部研究建立现任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计划2014年开始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范围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
优质学校每年需有不低于10%的教师交流轮岗,校长、副校长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也要交流轮岗。各省市都在制定相应的轮岗规定。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高考
高考阅卷时间需要7~10天。
高考阅卷整个过程会持续7~10天的时间(通常来说是8天,很少超过9天的)。
考生高考结束后,高考试卷会由武装部安全送至阅卷地点,高考试卷经过机器扫描后就可以进入阅卷程序,与此阅卷老师根据分工开始高考阅卷工作。
评卷中常见的问题卷大致分为六类,分别是笔细、墨淡或者书写较轻,图像不清;异常用笔答题,如铅笔、圆珠笔等;规定区域外答题,答题错位;答卷不完整,疑为一人多卡;答卷上有记号、污损等;答卷雷同,一经发现以上问题都会被扣分或者进行其它相关阅卷操作。高考阅卷规则
一、评卷是找对的式子给分,而不是找错的式子扣分老师平时改卷大多是习惯找学生错的地方扣分,学生的成绩就是总分减去被扣除的分数。而高考阅卷是找对的给分,所以在遇到难题实在没办法时,不妨把会的写上去,比如把解题的公式列上去,千万不能空白,空白一分都得不到。
二、评分误差范围内作适当浮动 为了尽可能确保所评阅试卷与其他教师成功配对,评卷教师往往在能确认给分的基础上,会根据允许的误差作适当的浮动。
如果考生能把式子写得规范易认,题思路交待得清楚明了,那自然容易得到评卷教师的认可;反之如果考生写的需要阅卷老师仔细研究推敲一番才能确认正确与否,自然不容易被认可。
三、答题意思模糊不清的,往往扣部分分数高考评卷时要求考生准确、清楚明了回答问题,否则会被扣除部分分数。不过考生考试时遇到确实没能力搞清楚或者没时间算明白的,不妨糊涂一把,写个笼统的这样往往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数,这就需要考生灵活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