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根据大学类别来选大学国内大学(含专科、民办)将近3000所,按办学性质可以分公办和民办两种,按大学实力可以分985高校、211高校、重点大学、普通院校等,按大学类别可以把大学分为理工、财经、师范、语言、医学、政法、农林及综合类大学。比如我们熟知的财经类高校有“两财一贸”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师范类院校有985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211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而语言类一般是指外语类大学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等。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类别快速找到报考大学范围,比如考生想学电子信息类大学,我们就可以把带“电子”和带“邮电”类大学归结起来,然后根据高考成绩在电子信息类高校中选出心仪大学即可,非常快捷。第二种:根据喜欢专业来选大学有些考生比较看重大学名气,非211/985高校不上,有些考生比较重视专业,认为专业关系到就业关系到职业发展,学热门、就业率高的专业才是“硬道理”,因此选大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喜欢专业来选择。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大学开设专业也是如此,各个专业实力也有强弱,所以上一所专业实力强的大学很重要。比如我们想读临床医学专业,就可以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选大学,临床医学实力评比中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临床医学是A ,国内实力第一,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是A档,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是A-档 。比如我们想读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东南大学和西南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实力是A ,北京交通大学、北航和同济大学是A-档,大连海事大学、哈工大、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是B 档。若我们能选报考专业实力是B 以上级别 ,学好专业,毕业真不愁就业 ,并且工资待遇十分好,因此按专业来选大学是很多考生的报考方法,不过像热门专业金融、临床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报考人数较多,录取分数较高,考生要慎重。
1高考志愿填报怎么选大学
根据大学类别来选大学根据大学类别快速找到报考大学范围,比如考生想学电子信息类大学,我们就可以把带“电子”和带“邮电”类大学归结起来,然后根据高考成绩在电子信息类高校中选出心仪大学即可,非常快捷。根据喜欢专业来选大学有些考生比较看重大学名气,非211/985高校不上,有些考生比较重视专业,认为专业关系到就业关系到职业发展,学热门、就业率高的专业才是“硬道理”,因此选大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喜欢专业来选择。根据“分线差”来选大学用“分线差”填报大学志愿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分线差”指两种分数差,一种是院校招生最低分与省控线之差,另一种是考生分数与省控线之差,这两种“分线差”比较好理解,比较简单计算,我们通过数据对比很容易得出两种“分线差”高低,然后根据“分线差”选择出大学。根据“省位次”来选大学现在最常用的高考志愿报考就是“一分一段”报考法,即是“省位次”报考方法,它听起来比较难,其实很简单,并且比“分线差”报考方法更准确。2高考怎么填报志愿
第一步:分析历史数据:了解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排名后,接下来要依据这个排名,找到近三四年同样排名在当年所对应的分数,再用这个分数与近三四年各院校当年 投档线 进行比对,初步估计目标院校今年的投档线水平。对于那些预估投档线水平高于自己分数,但跳一跳又可能够得上的院校,称之为“冲一冲”的院校;对于那些预估投档线水平与自己分数大致相当的院校,称之为“稳一稳”的院校;对于那些预估投档线水平低于自己分数的院校,称之为“保一保”的院校。第二步:进一步缩小目标院校范围要从院校办学类别、所处地域、办学实力和特色、办学条件、办学历史、行业口碑等方面,结合自己的偏好,对以上“冲稳保垫”四个层次的目标院校进一步筛选,缩小范围。第三步:查看招生计划看看你初步认定的那些院校今年在考生所在地招生的具体情况,如招生总人数是多少、有哪些专业招生、各专业招生计划是多少、备注栏都说了些什么等等。综合比对后,你可以在“冲稳保垫”四个层次分别圈定若干备选院校。
应该可以了1.考完至出分的这段时间内,考生可以对一下答案,给自己一个预估分。然后就是大量查询学校信息,选择每个等级(一本、二本、三本、一专、二专)中分数较高的和分数较低的自己愿意去的学校和专业。一般来说不用每个等级都看,看自己平时的水平,觉得自己应该考到哪里就看哪。考完试至出分有很长的时间,但出分后离报志愿的时间就不长了,所以为了避免到时候匆忙,可以在这个时候提前查阅各学校具体信息,包括历年分数线、专业排名、就业前景、学校条件等,然后挑选几个自己愿意去的学校和专业 2.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最难的是选专业。因为我们以前都在读书,对大学一点都不了解,也不是特别清楚自己想干什么。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又非常重要,怎么办呢?大学里学的东西跟高中完全不同,你喜欢的课程到了大学里未必会喜欢,不喜欢的到了大学未必还会不喜欢,所以不能按照自己对高中课程的喜好来选专业。先考虑自己有没有特别的爱好,有哪个专业是自己特别想学的,那就优先考虑这个专业,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除了考虑兴趣,还应考虑这个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比如说对女生来说要慎重选择勘探类的专业,一个是因为女生体力不够特别辛苦,二是找工作是这类公司一般愿意招男生,并不是性别歧视,而是男生真的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3.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可以考虑一个比较笨的方法,把所有的专业打印在一张纸上,然后先挑选出自己特别了解这个专业干什么的而且肯定不会去的专业,划掉;然后把这些专业的具体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查一下,了解清楚后再筛选一遍;然后再查资料,再筛选;循环进行,直到清楚了几乎所有专业是干什么的并且留下的专业都是自己愿意去的。之所以每次都要查资料是因为一次查到的可能并不全面,多次查询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多种因素才能更加便于形成自己的判断。 4.出分后就要快点决定学校和志愿了。关于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的问题已经出现了好久了,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认为还是首先考虑地域,然后同地域内专业优先比较重要。因为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就业需求量,大城市的机会比小城市要多很多。也要考虑选择的专业跟这个城市是否相符,比如说在一个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里选择互联网专业就不容易在当地找到工作,在一个金融发达的城市里工科学生反而不好找工作。因为毕业生有相当比例是留在就读学校的城市,而且企业找人时有相当比例是先考虑本市学生,因为他们比较容易解决住房和户口问题。所以选择学校时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