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很多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可能不知道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在我上大学之后总结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你适应大学生活:
一.做好自己的事情
大学生活中需要自己独立生活,衣食住行都需要自己来管理,不像在家里,父母亲帮你做了。如果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些事情没有人替你去做。自己必须学会安排日常生活,包括钱这样使用,都需要学会管理。所以应该学会照顾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二.加入社团或者校内活动
加入社团或者校内活动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释放潜能,才能让大学生活更有色彩。当然这些前提条件是,在大学的学习只能靠自己,课后的刻苦专研,将专业兴趣融入到学习中,才会觉得学习更有乐趣。也可以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
三.学会与人相处
大学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学会与他们相处可以帮助你建立友谊,扩大人脉。可以多参加交流活动,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善于沟通交流。
四.注意自己的健康:
大学生活中,有更多的自由,然后很多学生就放纵自己,比如很多学生就不爱吃早饭,爱熬夜打游戏等。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保证足够的睡眠、饮食和锻炼。
五.学会规划时间:
大学生活中要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把学习、生活和休息合理安排。可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最后时刻做大量的作业和考试。
适应大生活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加入社团或校内活动,学会与人相处,注意自己的健康,以及学会规划时间。通过以上几点的建议,相信你可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度过一个愉快、充实的大学时光。
高二成绩能否定型这个得从新高考改革后的两个变化谈起。 如果单纯从考试分数高低来说,高二成绩能否定型,肯定为 时尚 早。高二成绩的高低却基本上能反映出成绩的整体状况。一般对于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的同学来说,如果高二成绩突出,百分之九十的概率,高考成绩不会有大的起伏。同样,对于高一高二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来说,想高三有个质的飞跃,几率也是很小的。可以说高二成绩,基本反应了一个学生成绩的走势。从这个角度,高二成绩高低大概率确定了高三的走势。至于说,高三经过一年努力,能否提高几个档次,这肯定是有可能得,而且可能性很大。不会从本质上改变。不会说从学渣水平,忽然变成了学霸级别。 新高考选课制度,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高二成绩基本上定性了。选课从高二开始基本确定了,如果经过一年的学习,发现所选科成绩很烂,基本上很难再有改科的可能了,及时改了,得高分也会有很大的困难。因为一年时间已经没接触,而且其他同学已经系统学习了一年了。从这个角度,高二成绩基本上就确定了。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新高考改革下,很多原有的经验都会失效。 不能,但也基本差不多了。 我就是例子,高二选的理科,因为爱看小说,浪费了很多时间,成绩一差再差,后来再想奋起直追,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为什么很多人高二是转折点?定型期? 高一的时候你得学习文科 理科,成绩区分不是很明显,因为有的人文科强,有的人理科强,到了高二文理分科后,你不用再分心去学习其他科目了,成绩不就在慢慢趋于稳定了吗? 高二是整个高中知识点重点学习的时间,高三只有选修和复习啦,这个阶段的努力基本注定了后期学习的效率,人家简简单单的复习完去刷题,而你还需要啃书本,理解知识点,区分不就很明显啦。 当然万事都有例外,毕竟少数,我反正没见过高中考上985/211的在高一高二高三不牛皮的,理解能力就比你强太多,其次还比你更努力,因为往往你抄的作业就是他们写的,班级中经常有个讨论的小集体,肯定有他们的影子啦。 所以我想说不能百分百定型,也差不多定型啦。 我是高中老师,对这个问题是比较了解的。 我的观点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到了高二成绩基本能定型了。 为什么呢? 高一打基础,高二要定型,高三要冲刺。 在实行新高考的省区,高一开设高中阶段的所有课程: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不管学生的喜好怎样,所有的课程都要认真学习。 因此在高一阶段,每次统一考试的成绩是9门文化课的总成绩。 或许有人发现了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在高一的时候成绩非常好,在班内名列前茅。但是一到高二,这种优势就不明显了,甚至出现了下滑。 什么原因? 在高一下学期的时候,学生们就开始选科了,多数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学科。 那些成绩下滑、优势不再明显的学生,多数属于这种情况:高一各学科比较均衡,都处于中上游,9门学科汇总起来,总成绩可能就很高。 而有些学生存在瘸腿科(主要在理化生政史地这几科中),在总分中给扯了后腿。 但是分科以后,这些学生不会选择自己的瘸腿科,而是选择自己的优势学科,这样一来,实现了优化组合,考试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到了高二,成绩就基本定型了。 还有一个原因,也能促成高二学生的成绩定型,那就是学习习惯的问题。 在高一的时候,有些学生还没有从初中阶段的学习习惯走出来,迟迟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成绩。 但是经过高中一年的时间,绝大多数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特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进入高二的时候,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了。也就是说,对于学习方法等,不会再有多么大的改变了。 高二是高中的关键时期,但是我认为这个关键期离不开高一的基础期,高一打下一个什么样的基础,直接影响到高二这个关键期、分化期。 所以说,我想告诉所有的高中生,不要轻视高中三年的任何一年! 我是朗月寒雪,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认为高二学生成绩是完全没有定型呢。高三一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不要说最后一年,就是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周乃至最后一场考试都会有很大的改变。 以我儿子为例,高二最后一学期期末学校进行快慢班分班,我儿子进入快班时是班里的倒数第三名,但经过一年的拼搏努力,高考时是班里的第五名(班容量60人) 怎样向更好的方向改变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心态和学习态度。有的同学在高一高二时并没有时间的紧迫和压力,进入高三以后,就像战士到了冲锋的第一线,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于是变得非常刻苦努力,当然效率高效果好。 学习方法。大多数学校在高二结束时差不多已经把高中三年的知识学完了,高三就是复习巩固,有的学校是三轮复习,有的是四轮复习。每一轮复习都有明确的目标,这时候要紧跟老师的节奏,把每一个环节弄懂弄通弄透,肯定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然后是时间管理。高一高二的时候很多孩子觉得考试离自己还很远,并没有把时间规划好,进入高三以后,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自己都对时间有了更科学严密的管控。有的每天把时间分配严格到分抑或是秒。时间是学习的保障。 家校共同携手。高三以后,家长无需焦虑,需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不要再给孩子额外的压力,因为孩子本身压力已经很大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倾听、鼓励和安慰,并做好后勤工作。经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动态。 高二,远未定型,高三,才是前行的开始! 乾坤未定,谁都可能成为黑马! 不能,高二只是对高中知识的第一遍学习。高三进入复习阶段,成绩会进步的很快。 一般高中,都是高一全年,高二上半学期,这一年半时间,学习高中新知识。 高二下学期5月…10月,这几个月进行第一轮复习,高三上学期,10月… 次年的1月,进行二轮复习。此时成绩进步缓慢,不均匀,做题速度也慢。到高三下学期,3月 5月,进行疯狂刷题,这阶段成绩进步快。 高二还才是开始,加油!!一定能考好的。 作为高中教育工作者,我基本同意这个说法。“初中看初二,高中看高二”,对大多数学生是适用的。这是由高考指挥棒、高中阶段课程安排、学生的认知规律等诸多因素影响的。 高一是打基础阶段,掌握好基本知识点,知道是什么就很好了。 高二是上能力,理解为什么的阶段。要加强知识的联系,相当于把高一学的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向下挖深,向外扩展,形成一个个立体化的知识圆球。 高三就是对知识的大迁移,大挖深,大组合,是如何运用知识的阶段。相当于将高二形成的知识圆球重新排列组合,根据不同的题型、问法,做成一个个大建筑,应对灵活多变的高考。 可见高二是高中的重要阶段,是质的飞跃阶段,将学生的知识由点上升到面、再构成三维立体的知识圆球,才会有高三的按每个图纸的要求(题型),组建成建筑。 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产生分化,有的学生理解、迁移能力强,在高二的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中成绩自然不错,同时答题方法也会初步成型,自信心也会奠定,这些自然对今后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而在此基础上高三师生们再进行大强度训练,学生水平就会显著提高。 当然也有很少的人高三能成为黑马,但他们都是自身素质比较高,并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只是前期没重视,不努力。 也有一小部分孩子天生属于慢热型,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需要较长时间,但一但理解将会非常透彻。这样的学生不用着急,按照自己的节奏,踏踏实实学就行,到高三也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所以各位家长朋友,高二非常关键,必须重视。别信高三努力不晚这样的话,高考既然是选拔性考试,题就会有难度,而且孩子又不可能个个是天才。所以打好高二阶段的战略反攻,才会迎来高三高考大决战的胜利。 "定型"只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所以说高二学生成绩定型是不科学的。不只高二,到高三也不能说定型,就是很优秀的学生,就到高考了,也不能说"定型",高考也一定优秀,受主客观多方面条件制约的。高三是系统复习阶段,是对己学知识的巩固和补缺,也是所学系统知识的运用和提高,不论高二成绩如何,高三努力,都会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否则,不进则退。 高三的提高是在一定基础上的提高,别幻想从小学到高二,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人,到高三一努力,就能优秀,就考上大学或985、211。平时人们常说的高二"定型",主要指到高二阶段,成绩好的只要努力会更好,一般的经过努力能提高,差的可向一般努力,但不可能从差一步登顶,而不是否认高三的重要。这就是唯物辩证的认识。 看学科情况和个人情况而论,不能一棍打死,我当年高三才开始奋起直追,当时本科的一本、二本、三本、专科的一专、二专的分界线很清晰很严格,差一分都录不到,最后我考上了一个本市还不错的二本院校。 我当时是在我们县城上的高中,学校不算好,很多尖子生在中考的时候就被市里的名校挑去了,所以去县城里上高中的除个别极优秀外其他人也都是水平一般的,高考的时候能考上一本的好学校那就算很优秀了,考上二本的学校也算可以,最怕连本科都不上线。 高一学的太多了,文理没分科,而我当时又比较讨厌理科,所以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下,当时觉得考大学无望了,也就浑浑噩噩没有好好学。高二分科了,学科压力小了一些,可我又沉迷玩手机谈恋爱去了,也没把思想放在学习上,直到高二快结束的时候,我当时的男朋友由于转学去新学校跟别人好上而和我分手了,奶奶又突发脑溢血去世,当时父母都在外省打工,每次放假都是奶奶陪着我们,奶奶是我最亲近的人,她的突然离世和男朋友的背叛,让我心中既痛苦又愤怒,怀着这种悲愤的心情,我化悲痛为力量,开始醒悟,奋起直追。 我本就偏爱文科,写得一手清秀好字,对地理 历史 政治很感兴趣,加之文采也不错,所以语文成绩也挺好,就数学和英语一般,我充分发挥特长,每次都用文综加语文来提高成绩,数学和英语只要不太低,总体成绩也能保证达到当时拟定的二本线以上。最记得高三下学期有一次冲刺考试,一道 历史 简答题问了关于时间轴发生的事件,全校600多名文科生只有我和其他班的一位同学回答出来了,当时还受到了 历史 老师的夸赞。就这样靠一年的静心学习,我走进了大学校园。 高一刚进校园时候的的确很迷茫,因为我是从大山里来的孩子,身边没有人考上过大学,对大学没有概念,也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考到大学里去,所以找不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后来奶奶离世后慢慢明白了父母那么辛苦是为了什么,也觉得自己这样浑浑噩噩对不起他们,内心觉醒后决定放手一搏,还好结果不算太坏,后来我成为了我们村第一个女大学生,第三个大学生,所以凡事都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要一锤钉死。 在高二阶段成绩根本就没定型,如果你已经早早选择放弃的话,那我自然是无话可说。但是你还想在高考中取得让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的话,在高二努力学习是来得及的,可以说高二就是分水岭,有人在这个时候选择努力奋斗,重新做人。有的人死猪不怕滚水烫,还是逍遥着在班上当太子爷。趁着高二成绩还没有定型就好好学习吧,如果要问我多久才定型,那一般都要到了高三冲刺阶段就定型了,因为大多数知识都已经复习了,你能拿到的分数差不多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高二的孩子们还不要说这种话,好好学习才是正事啊。 高二有这样几种情况的学生的成绩是没有定型的。 一是原来的基础还不错,只是因为贪玩,在之前的时间里没有好好学习。 但是这类同学一旦认起真较起劲来,势不可挡,这就是传说中的黑马。这种学生的进步速度肉眼可见,一下子就能冲到班级前面。所以如果你是这种以前成绩还不错,基础也还好的学生的话,千万不要就这样放弃自己。因为你在骨子里还是一枚学霸,只是暂时被灰尘盖住了而已。 二是基础虽然不怎么好,但是很想改变自己,觉得不能再这么虚度光阴了。 这样的同学虽然对自己没有信心,但是态度是好的。我想对这部分同学说,在准备改变的时候,一定要多和优秀的同学交流,尤其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比一个人在那里死磕重要多了。大家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高三一年的时间我们都是用来进行系统复习的,这一年可以做很多事,如果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而且还能给自己规划点任务,那么成绩提升这件事是很有希望的。 现在你应该是马上进入高三了,所以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前进入高三的复习状态,因为大多数课程会在高二结束前一两个月的时间结束,这个时候老师也会在你耳边唠叨说,大家要做好准备了,高三马上就到来了,大家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节奏。如何进入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呢?首先给自己定一个计划,这个时候的计划可大可小,可详可略,不对你的计划做要求。因为做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你适应一下,然后慢慢改进。整理资料。提前找出自己以前的教材,把它们分类准备好。没事的时候可以翻一翻,提前感受一下复习的氛围,着手开始初步的复习,这种时候老师也会跟进你们的学习进度,所以不用担心如何进行复习,只要跟上老师的节奏,复习不会很难。 我还想告诉大家,只要没有到考试那一刻你都不能放弃自己,人这一辈子会经历很多挑战,如果你能用积极的态度笑对一切,我相信生活迟早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注:图源自网络) 高二学生成绩不是全部定型,高三时,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成绩还有些波动,有小部分学生成绩有大幅度的波动。但更多的学生成绩在高三时期逐渐趋于平稳。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 在高二时期,学生各有各的成绩,大致分为这样几类,成绩中等,但人很聪明,学习不够勤奋,这类学生如果到高三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变得认真学习,成绩在高三波动很厉害,逐渐趋于成绩好的稳定,成绩是相对的,有的学生名次上升了,必有另外学生成绩下降,哪些成绩会下降得很厉害呢?高一学习很勤奋,但学习过程中强调知识记忆,不喜欢深度思考,更不喜欢深刻性地总结学习过程的得失。因为勤奋,成绩常表现为高二时中等或中偏上。到了高二甚至高三成绩会波动厉害,最终趋于成绩中等或下等的稳定。 通过上面现象分析会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勤奋很重要,但在学习过程中的愿景和方式更重要,有的学生是以学知识为目的,时间越长,记的知识越多,记忆负担越重,如果这种负担超过自身思维能力,是很难推动自己成绩前进。有的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强调了思维训练为目的,长期学习形成了擅长思维的习惯,这种擅长思维的习惯又影响着以后行为的效果,越到后来,学习效率就越高。成绩变好无法估量。 高二了,有小部分学生成绩很上升,有小部分成绩会大幅度下降,多数学生从高二到高考较稳定,稳定的原因是他们的思维习惯很难再改变,有的思维习惯良好,有的较差。但时间不多,自身也很难认识自己思维习惯好与坏。
高考可以带手机进学校。但是不可以将手机带进考场。在进入考场的时候会有专门的老师进行监督和收取你的手机,要求你的手机要静音甚至是关机。如果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携带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设备的,无论开机与否,只要带入考场,就认定为考试作弊,考生本次报名参加考试的所有成绩无效。
比如今年的高考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学生需要带手机进行健康码的查询,考生进入考点后,考点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引导考生统一进行洗手清洁,再进入候考室、备考室进行违禁物品检查和进一步身份核验等工作。为了维护高考的公平性,现在的考场都不允许携带电子设备进场,包括手机、无线耳机、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即使是我们所说的手表,现在也不能够带进考场里面。高考考场规则:
1、考生自备0.5毫米黑色字迹中性笔、2B铅笔、橡皮、直尺、三角板、圆规、削笔刀等文具参加考试。
2、考生禁止携带手机、手表、涂改液、修正带、矿泉水、金属首饰、书籍资料、电子设备以及其它禁止带入考场的物品参加考试。
3、考生至少在开考前30分钟到达考点,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健康情况承诺书》等分时、分段错峰排队通过身体健康监测进入考点。考生排队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验证通过后,凭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进入考场,将非考试物品(手机务必取消掉所有闹铃并关机)放在“非考试物品暂放处”,主动接受监考员进行身份认证和使用金属探测仪对随身物品进行的必要检查。排队时戴好口罩,保持1米间距。
高考必备物品清单
1、口罩
2、准考证和身份证
缺一不可,准考证和身份证是进入考场的唯一有效证件,如果忘记,需要及时和老师沟通,联系家长尽快送来。
3、文具
2B铅笔、普通铅笔、削笔刀、黑色中性笔、圆规、三角尺和直角尺、橡皮擦。这7种文具必不可少。
4、饮用水
考场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进去容易感到紧张,会引起咳嗽,必要的时候喝一口水能缓解紧张的情绪,也能润喉。时刻让自己保持最舒适的状态。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高考禁止携带的物品
一、手机及其他电子通讯产品
带有电子存储功能的计算器、手表及其他录无线通讯工具、电子储存设备都不可以携带进入考场。如需计时,考场里都会准备好时钟以供参考,而且根据考务规定,在考试结束前15分钟,考点会统一提示,这时考生就该注意掌握好时间了。二、涂改工具
包括修正液、修正带。建议同学们在日常训练中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卷面整洁,如果需要涂改,应使用高考规定的改法(不要涂圈,在错字上划1-2个斜杠就可以了)。三、其他
金属物品及穿戴含有金属饰品的衣物、信息传输设备、不透明文具盒(袋、盒)等。
考试建议:
1、考生入场后,对号入座,将 《准考证》《居民身份证》放在桌子 左上角,以便监考员进行身份验证。
2、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应在指定位置和 规定时间内准确、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在监考员指导下,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相关信息是否与本人一致,核对无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上。
3、条形码须按正确方向平整粘贴,不得涂划、污损、磨损。
领取试卷和答题卡后:
1、考生领取试卷和答题卡后,要认真检查试卷、答题卡。
2、 如遇试卷、答题卡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重印、漏印或缺页等问题,应举手询问,在开考前报告监考员;如开考后再行报告、更换的,所延误的考试时间不予补充。
3、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考生不得向监考员询问。
4、 外语听力考试期间,要保持考场安静,不得向监考员询问。
5、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书写在试卷(题签)、草稿纸上或答题卡上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