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

一般省份在考生在高考报名时,会有以下条件:一、报名条件1.具有我省户籍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3)身体健康。4.下列人员不得报名:(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3)参加前一年普通高校招生各项考试因违规受到停考一年处分的考生;所以考生只要符合第1条中所列条件,不违反第4条中所列条件,即可报名参加下一年高考。很多考生之所以选择复读,是因为复读班会组织系统的复习,有问题也可以向教师及时请教,且好多学生一起学习,学习氛围也跟一个人在家自学不一样。如果考生自学能力较强,是可以不参加复读班的。如果参加了复读班,高考报名等一系列事情,复读学校也会统一组织,省去了考生或家长的麻烦,如果考生在家自觉,那考生要自己到县市招办去咨询报名相关事宜,并保证要按时参加。对于政策上一些不清楚的地方除向身分人请教外,最好还是到招办去咨询清楚。

第一种情况:有些考生由于高考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就主动放弃有资格入大学的机会,返回高中复读再考。例如:复读14年参加10次高考的广西考生吴善柳,复读12年参加7次高考的广西考生唐尚珺等。

第二种情况:有些考生上了大学后,由于厌学而沉迷于电子游戏,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挂科多而被学校退学。这些学生退学后不甘心,也想返回高中复读再考。例如:复读5年4次参加高考的四川考生张非等。

第三种情况:数量最多,主要是由于某种突发事件或某种决策失误而导致的高考失利,遗憾之余想到了复读再考。

据官方统计,在2020年1071万名考生中,复读生人数高达242.8万人,可见复读生已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高考力量,对高中有限的教学资源影响极大,应届毕业生与往届生的考学矛盾开始突显。

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黑龙江等省市教委已经明确规定:2021年不允许公办高中接受复读生。这无疑对这五省市参加今年高考的部分考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毕竟高考难免会有发挥失常的时候,何况有些失利是由于身体、家庭等客观原因造成的。面对高考失利,复读成了这些考生的必然选择。现在这五省市教委对公办高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其他个别省市也有对复读生的某些限制,这无疑会对这些省市的考生复读造成不利的影响。考生想要复读,只有去民办高中或教育培训机构或自学,复读的费用自然水涨船高,复读的效果也会打折。

记得“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都有过复读的历史,他们都复读2年,3次参加高考,最后成功上了大学。一些高中也为了能招收到复读的好学生,提高社会影响力,常常会提供复读奖励费,这也助推了考生的复读。

只要有高考这一政策在,只要没有对考生有年龄和经历限制,那么复读这一现象始终是存在的,不可能消失。

面对有关省市对考生的复读限制,面对失利考生对复读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客观地来分析一下“考生复读值不值得”的问题,以便理性决策,慎重选择。

杨老师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作一次分析,希望对考生你有所启示。

第一,如果是某一突发事件或某种策略上的失误而导致的高考失利,复读再考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我们知道,人生百年常常会经历众多的选择,而每次的选择难免会出现意外,面对遇到的意外,如果有机会能够重来,相信一定会有相当多的人重新选择。

高考就是一次重大的人生选择,在人生选择的考场出现个别意外也属正常。对于已经出现的高考失利现象,例如:突然生病,突然遇交通拥堵迟到不能入场,或家庭突然出现变故等等。我们除了认真吸取教训外,就是下定决心复读再考。这既是一次人生选择,也是一次人生磨炼,对我们考生来说是值得的。所谓“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就是这个道理。显然,这样的复读再考机会每年都有,只不过今年部分省市对复读有了一些限制,但还是留了其他复读方式,我们就应该去把握、去珍惜这种机会。

第二,如果纯粹是为了高考而高考,复读是不值得的。我们排除上一段中的原因导致的高考失利,对纯粹是为了高考而高考的考生考量,杨老师认为,复读不值得,简直在浪费时间。

我们都知道,复读就是一种重复性的劳动,基本没有新鲜感可言。有一些目标不坚定、意志力薄弱的复读生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厌烦,复读的效率大大降低。这些复读生即使第二年考上了中意的大学,也由于复读所产生的厌学、复读培养的功利心而会放松在大学的学习要求,四川考生张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张非通过复读,先后考上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但到了大学后,由于厌学,常常沉迷于电子游戏,结果导致多门课不及格,先后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所劝退。第四次复读考上清华大学后,开始醒悟,才顺利读到大学毕业。

张非就是一个典型的为了高考而高考的考生,他智力超群,但复读让他厌学。

其实,复读就是“炒冷饭”,培养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的是孩子的功利心,重复的是一成不变的学习生活。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很强的意志力,那么就很容易消极产生厌学,从而影响今后的人生路。从这个角度来看复读现象,杨老师认为复读是不值得的。

第三,如果从做事坚毅的角度,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考量,复读是值得的。每一个年轻人都有美好的大学梦,都有自己心中美丽的大学,有的甚至到了非某一所大学不上的地步。那种执着,那种坚毅令人感动。

广西考生吴善柳就是这样的复读生,他的美丽大学梦是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他连续考了10 次,其中有几次还考上了相当不错的大学,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但他还是放弃了。后来,他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大家都以为他这下可以放弃复读了,可谁知他认为这不是正宗的北京大学,还要复读重考。最终在2014年,他第10 次参加高考,如愿以偿地跨进了清华大学的校门。

其实广西考生唐尚珺的复读经历也类似,都是对理想大学的追求,对选定目标的不放弃。

对理想的追求,对选择的不放弃是当今一些年轻人所欠缺的,而像吴善柳和唐尚珺这样的复读生在这方面是值得一些年轻人学习的。这样的追求是以家庭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这样的坚持需要重新考虑。

第四,如果从经济角度考量,复读是不值得的,特别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复读一年意味着一年的供养,何况复读一年后能否更上一层楼还不可知,极容易在超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下发挥失常。

有人说:“马云、俞敏洪不是成功了吗?”是的,但这毕竟是少数,大量的考生还是要面对家庭经济现实。杨老师不鼓励家境困难的考生复读,以尽早就业,帮助家里承担经济责任为首选。如果确实想继续深造读书,还可以在工作的基础上,弯道超车,通过社会招考或考研来实现理想的大学梦。

综上,杨老师从四个角度分析了“复读值不值得”的问题,支持和反对各占一半。但不论怎样,“复读值不值得”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你让父母跟校长商量一下,即可再复读一年。你应该看到过一些同学熬夜背诵,很努力的学,但是成绩还是很差,那是由于心智不够敏捷。具备以下几点可以去复读:1认为明年复读能提高成绩,一定可以考上更好的学校。2目标是明确的,明确自己与目标大学之间的差距。3强烈的心理忍耐力。复读是一件更加枯燥和有压力的事,要勇敢地承认你失败的事实,能够承认你重读的身份。要提升成绩,首先要做好读书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如果没有好的读书观念,那么你很难提高成绩。其实你可以用以下3个方面来提高成绩: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关联起来,不断完善你的知识。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只有积极主动地读书,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整理记忆: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有些学科的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可以早晚看书,要充分使用好时间。在读高三时,我记忆力时常不好,背英语总是提不起神,导致成绩也非常差。一次巧合中找到让头脑变灵活的“尼古拉特斯拉大脑训练”,听完后,状况才开始改变。我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提升,看书不再走神,我的各科成绩都提高了。相信你也可以的!

3课后要回顾之前学的知识:课后及时整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文科的知识比较杂乱,及时作出整理与整理好知识。读书要有计划,制定计划最好是长期和短期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