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尔茹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孝而亲不待。这句人人都听过的箴言,真正能够有所感触的却往往是那些真正没有机会去践行的人,比如我,又比如他。时隔数年,每每想起那一年的日与夜,他仍会泪如雨下。那一年,他高三。高考结束的第二个晚上,他的人生开始改变。而仅仅两个月后,他就失去了自己的母亲。高三那年他住校,每周末按时回家,学校离家并不太远,开车不到20分钟。每个周五,他会准时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她他会回家,一切都很正常。直到有一次,爸爸接的电话,说是陪妈妈在医院打针,让他按时回家,路上注意安全。那时候也不会察觉到生活有什么变化,虽然妈妈生病,但是想当然地以为是重感冒、胃病之类的小病。回家后依然和往常一样,爸妈也丝毫没有表现出任何反常。只是后来,偶尔他周末不能回家的时候,妈妈电话里的不舍似乎更深刻,但他也只是想着是不是妈妈不太适应他不回家的日子。12月份的时候,妈妈把一头飘逸的长发剪掉了,剪成了那种中年妇女惯有的短发,他当时觉得又难看又不理解,之前的样子多美啊。他的妈妈是个美人,皮肤白皙,身材匀称,长发飘逸,特别漂亮,而且很显年轻,从小到大妈妈都是同学眼中的美女妈妈。他心里很不喜欢妈妈剪得短发,妈妈却来安慰他说,“你看,我觉得很好看啊,时间久了,换个发型也不错啊”。又过半个月回家的时候,妈妈开门的那一个瞬间,他惊呆了:她竟然戴着假发,和她前些日子发型一样的假发。妈妈似乎是心里没底的样子,他还没开口,她就说“你看,我去打理了一下头发,还不错吧”,当时他不知道是怎样的心情,那时候他对妈妈的病情一无所知,但他却能感觉到妈妈似乎不想让他揭穿她,于是他笑着说,“好看,妈妈什么样子都好看”。可他明明看到了她眼中泛着泪花。寒假。他报了封闭的培训班,直到临近春节的时候才放假,爸妈去接他回家。妈妈戴了一顶棉帽子,他问妈妈为什么戴帽子,妈妈就只说很冷,爸爸很严肃地让他什么都不要问。那一个冬天,他见到的妈妈是随时随地戴着不同的棉帽子的。可怜他人生的前18年从未见妈妈在旅行之外戴过帽子呀。生活平静地不能再平静地继续着。他还是每周末回家,妈妈还是一如往常。他高考了。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爸妈来学校帮他收拾东西回家。第二天,爸爸去外地了。晚上,他的人生从此不再是他的人生了。那晚半夜的时候,她迷糊中看到客厅的灯亮了,也听到了爷爷奶奶翻东西的声音,他便出来看看。妈妈躺在沙发上一直抱着头,喊着头疼,爷爷奶奶在柜子里找药。妈妈让他打120,他就很害怕的拿着电话拨了,那是他第一次打120,又害怕又慌张。爸爸在外地根本赶不回来,奶奶又急忙给叔叔打电话。没有多久,叔叔和救护车一起就到了。他们就到了医院。半夜的急诊室没有太多医护人员,一个医生问妈妈哪里难受,刚巧妈妈的假发偏到了一边,医生就问妈妈是什么病,妈妈犹豫了一会,看了看他,说“肺癌”。那一刻,他的心猛地一抽,什么,癌症,怎么会是癌症,怎么能是癌症呢,难道不是胃痛什么的吗……他当时的整个人都是慌的,他全身打寒颤,但是他又没有时间去想这个,他要赶紧去办住院手续,去跑一个又一个办公室,还要安慰妈妈不要难过。陪妈妈去拍了脑部CT,然后住进了病房,一整夜守着不断喊疼的妈妈,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天亮了,结果出来了。医生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你爸爸打电话让他快回家吧、你妈妈最多3个月了”“你多大了,这么大了该懂事了,得为你妈妈分担痛苦了……”他并没有听清医生后来说的那些话,他满脑子都是“不到三个月了”。“天哪,老天爷为什么要这么对我,我才18岁呀,我不能没有妈妈呀,我妈妈那么年轻那么漂亮,她是个那么善良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对她,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呀。”他蹲在医院的角落里嚎啕大哭,他长这么大,经历的最大的挫折就是考试考到了前五名之外,他哪里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啊。抹干了眼泪,他走进病房,握着妈妈的手,安慰说“妈妈,没事,你会慢慢好起来的”。旁边病床上一个老太太对他说,病的这么严重呀,话里的意思是绝症吧、看着都没有力气了,他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我不管你是什么老人,我这个时候也不想尊重老人了,我只要我的妈妈,我要我的妈妈健康的活着。中午,姑姑从她的医院调来了救护车,把妈妈送到了肿瘤医院接受治疗。这个时候他才知道,早在去年10月份,妈妈就检查出了癌症,爸爸姑姑他们都知道了,为了让他安心高考,他们瞒得滴水不漏,问什么都不说。爸爸一直定期带妈妈去医院做化疗,时间刚好都是他在学校的日子。只是他们的良苦用心,他知道的太晚太晚了。妈妈的肺癌检查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而且很不幸,妈妈得的是最严重的一类肺癌——小细胞癌肺癌,存活率几乎没有。家里找遍了所有的治疗方法,偏方、化疗、放疗……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医生给的生存期限——10个月。其实妈妈的病情在他高考前的几个月里控制地很好,似乎都能看到好转的迹象了,而在他高考结束之后忽然崩塌,医生说,妈妈这种情况纯粹是精神在支撑着她,为了不耽误他考试,她用顽强的毅力抵抗着病痛的折磨。而在他结束考试之后,她就放松了那种紧绷感,才使得身体的防线崩溃。“妈妈,对不起,您那么爱我。”在那之后的两个月里,妈妈就一直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偶尔一段时间妈妈的身体状态比较好,他们就选择回家休息,不然的话就一直住在医院里。那两个月,他闻腻了医院消毒水的味道,也见了几次隔壁病房病人的去世,听了无数次病人怨天不公。那两个月,他看遍了医院的温情与冷漠。妈妈最后一次离开家去医院的时候,似乎多看了几眼这个温暖的小窝,谁都没有想到她再也没有回来。最后的那几天里,妈妈的记忆力下降的特别快,爸爸前脚刚出门送来看望的访友,妈妈就念叨着怎么 出去那么久了还不回来。妈妈生病的消息一直瞒着所有的人,除了至亲之外,因此最后来探望的人特别多,他听了不知道多少遍“上次见面还好好的呢,这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你又怎么知道你和某个人的某次见面也许就是最后一面,是永别呢。妈妈临走前的那天,气色特别好,他们高兴地以为妈妈会不会身体好转了,90岁的一位奶奶似乎见多了这种场面,知道是所谓的“回光返照”,但是也没有多说太多。妈妈似乎自己能感觉到身体状态,那一天催促着她最信任的姑妈和姨妈去给她买来了寿衣。那一天他照常去医院陪妈妈,下午到点照常回家。晚上昏睡中手机响了,叔叔打来电话,让他穿好衣服到楼下,带他到了医院。在去医院的路上,他呆呆的看着车窗外,除此在外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他怕他会胡思乱想,十几分钟的车程,足足像开了一年那么漫长。迈向二楼的时候,在楼梯口看到了舅舅姨妈以及家里的长辈们,怎么他是来的最晚的那一个,爸爸在门口说了一句“你妈妈快不行了,快去再看一眼吧”。他走进病房,妈妈早已没有了呼吸,她穿着姨妈为她挑选的她很喜欢的寿衣,躺在那里一动不动,那么瘦小的脸变得虚肿又苍白,他喊了无数声妈妈、妈妈、妈妈……他还是没能喊她回来。从那一刻起,他再也没有妈妈了。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再也不完整了。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总是有缺憾的。从那一刻起,他成了没有妈妈的孩子。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彻底改变了。妈妈的后事处理完没几天,他就开始了异地求学生涯。再后来,他有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妈妈,有了新的家庭成员,过上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日子。生活一天一天变好,只是,他再也没有妈妈了。往后的每一个难过快乐的日子,都不再有妈妈的陪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只是,从此,所有的爱所有的思念都只属于那一抔黄土。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位同学你好!我觉得,你其实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你的心态调整能力还需要加强!

第一步:多次模拟规定时间卷子的考试,模拟自己紧张的情形,再到调整,稳定情绪,一步一步,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分,能做的先做的这样一种情景,久而久之,你会觉得高考越到的情况和平时是一样的,那时候,你就不会害怕了!其实,在我看来,你是太害怕失败了,一害怕就想很多坏的不好的结果,然后就影响情绪,情绪糟糕即使是一开始应该或许说在你能力范围内的,甚至退一万步说也只是稍微比别人多花点时间就能解决的也解不出来了,越解不出来就越慌张,越慌张就越解不出来,最终造成了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我想,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你要深刻的明白,慌乱无济于事,然后不断地去模拟这样的模式,规定时间做一份卷子,同样也是遇到许多一下子看来许多不会的(这种情况肯定存在),这个时候想象成是高考,然后尽自己的努力,尝试着去调整,告诉自己静下心来,每次进步一点点,多次去调整,慢慢地平时做卷子都能够安静淡定下来,高考遇到这样的情形,也就不会乱了!第二部步:

你想想,也到了收获的时节了,你付出了多少,都会体现出来的,就将自己会的拿下来,尽力了就好,完全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退一万步说,高考不好就活不成了么?高考成绩不好就代表你不行了么!?完全不是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就是拿得起,放得下!高考这样的一个教育设置的障碍你都过不去,你都紧张,未来还有很多困难险阻等着你的!大可以放好心态,饭,一口一口吃,能吃的吃了,卷子也一样,能做的会做的,拿下!心中就有数了!

第三步:

现在的时间一定很紧张了,快高考了,我想剩下的时间就是调整心态了,多模拟高考场景,在规定时间内严格去完成卷子,体现自己的真实水平,久而久之,你会发现,高考,也就那样子!祝你成功!高考,真的不算什么!只要你觉得它不算什么,它就不算什么!就好像你看不顺一个人一样,心理想那人算什么,他能算什么么?

对于高考高原反应,不同的学生持续时间是不同的。临近高考,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高原反应”——— 就像是到了海拔4000米的高原会头痛欲裂、呼吸急促一样,学习中随着复习时间的延长和复习难度的增加,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越来越糊涂,甚至产生“今不如昔”的停止感和倒退感,而这只是诸多考前综合征中的一种。

越临近高考,各科综合性越显现出内容的纷繁复杂性,复习线索千头万绪。所以越是紧张的时刻,越要做到头脑清楚、脉络清晰,这样才能化繁就简,理清好复习内容的基本点,从大框架上去整理思路。另外还要强化解题规范、答卷规整的训练,形成严谨的解题态度和良好的答卷习惯,通过自我暗示调整心态,慢慢的克服高考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