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时间2023年时间表介绍如下:
6月29日到7月31日期间填报志愿。
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2023年高考”)将于6月7—9日举行,2023年高考成绩预计6月25日发布,6月29日—7月31日填报志愿。6月13日—16日,各地教育考试院将组织志愿填报网上咨询活动,考生和家长可登录教育考试院指定网站进行咨询。
2023高考具体填报志愿时间安排如下:1、6月29日:填报普通类提前批第1次志愿(含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类提前批第1次志愿,填报艺术类本科提前批第1次志愿,填报春季高考本科提前批(限技能拔尖人才填报) 第1次志愿。2、7月5日至7日:填报普通类特殊类型批志愿,填报普通类常规批、体育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均为本科计划),填报艺术类本科批第1次志愿,填报春季高考本科批第1次志愿。
3、7月13日:填报普通类提前批、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和体育类提前批第 2次志愿,填报春季高考本科提前批(限技能拔尖人オ 填报)第2次志愿。
4、7月20日:填报艺术类本科批第2次志愿、春季高考本科批第2次志愿。5、7月24日:填报艺术类本科批第3次志愿、春季高考本科批第3次志愿。
6、7月24日至26日:填报普通类、体育类常规批第2次志愿(含第1次志愿剩余本科计划、所有专科计划),填报艺术类专科批第1次志愿、春季高考专科批(含技能拔尖人オ)第1次志愿。
7、7月31日:填报普通类、体育类常规批第3次志愿,填报艺术类专科 批第2次志愿、奏季高考专科批第2次志愿。填报志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爱好,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条件,避免填报有很大差距的志愿,避免造成浪费。
2、在考虑自己的兴趣、专业前景等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家庭经济情况、选择的城市和学校等因素,综合考虑后作出决策。
3、在填报志愿之前,可以多向辅导老师或者拿到高考的名校服从辅导班咨询相关专业的信息,了解专业的相关情况,使得志愿填报更为科学合理。4、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志愿填报情况,选择一些较为“冷门”的专业或学校,留有调剂的余地,以提高获胜录取的机会。
5、将心仪的专业或学校填报在多个志愿中的需要注意填报顺序的先后关系,以免重复填报相同的志愿,浪费志愿机会。
6、在选择高校和专业时,应仔细阅读招生章程,正确填写志愿序号和名称,务必确认自己填报的志愿信息无误,以免意外出现。
2022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间介绍如下:时间是7月10日到7月29日。本科提前批(普通类A段)志愿征集:7月10日;
本科提前批(艺术类B段)志愿征集:7月13日;
本科普通批志愿征集:7月18日;
本科普通批志愿征集(降分):7月20日;
统考专科志愿填报:7月21日-22日;
专科提前批志愿征集:7月26日;
专科普通批志愿征集:7月29日。填报注意考生在填报专科志愿之前要先了解一下专科批志愿设置和填报要求,如专科提前批、专科艺术类、专科普通批的投档方式和志愿数量等。考生填报志愿前,要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相应投档录取规则,比如哪些批次是顺序志愿,哪些是实行平行志愿,哪些科类不能兼报的,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目前各省专科普通批大多实行平行志愿,可填报的志愿从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平行志愿一般的逻辑是前几个志愿“冲”,中间段大部分志愿“稳”,后面选择几个“保”,“冲、稳、保”选择院校的办法还是可以使用的,适当拉开填报志愿的梯度,并尽可能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报考志愿的时间通常为5天。因为高考结束后通常需要进行试卷的评卷和成绩的统计,因此在高考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考生不能进行志愿报考,所以报考志愿的时间是在高考结束的第四天到第八天。
为了给考生足够的时间考虑和选择,考生可以在报考志愿期间内进行更改和调整。在报考志愿期间也需要考生认真核算自己的分数和其它信息,保证选择符合自己的心理和实际情况的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及步骤:
1、指定时间内登录高考志愿填报网站,输入用户名和密码。2、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填写高考报名号、姓名、性别、报名区县等基本信息。
3、选择批次填报志愿,填写报考院校的代码以及所选专业代码。
4、仔细核对网页上的填报信息,确认志愿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即可。
高考填报志愿的技巧是什么:
1、根据位次确定大学,由于每年考生人数、试题难度、高校招生计划都可能有变化,每一年的院校录取分数线会有波动,但是排名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考生最好采用排名法对自身报考进行定位。
2、根据兴趣能力明确专业方向,志愿填报之前,考生要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再高,如果自己不感兴趣,就很难凭借理性和毅力学好,有时连毕业都成问题,因此考生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3、优选目标志愿,所谓优选,就是在前两步圈定可以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后,进行组合取舍。这一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志愿更稳妥,确保每个院校的每个专业都心中有数。
4、根据往年录取数据做好排序,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应该将最想上、预计“门槛高”的院校放在前面,将录取几率大的院校放在后面,也就是为报考设保底院校。把握“冲稳保”大原则,“冲一冲”不要盲目乱冲, “稳一稳”要重点考虑专业及自己比较满意的高校,“保一保”要选好保底学校,避免“高分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