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22年高考首场考前45分钟即排队进场,之所以提前这么长时间进入考场,也是因为学生们需要做好提前准备,如果学生们发现自己有什么东西没有带的话,也能够及时的去家里拿,防止孩子错过高考。每一年到了高考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变得非常的紧张激动。

因为学生们要提前做好准备。高考是学生的人生当中的第1道关卡,大家为了能够考出一个好的分数,也确实奋斗了很长时间。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他们也不愿意有任何的突发情况影响自己考试的进程。但是每一年仍然会有很多的糊涂事发生,有些考生会不小心将自己的准考证忘在家里,或者是丢在其他的地方。准考证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没有这个东西也很难能够进入考场。因为疫情的原因,学生们也需要提前做好核酸检测。相关工作人员也会检查大家的检测表。学生们第1次进入学校,有可能会找不到自己的考场,提前45分钟,孩子们也不用太着急。老师们要给学生们录指纹信息。一个标准的考场当中大概有30人左右,一个考场里面也会有三个监考老师。三个老师各司其职,有的老师需要拆封试卷,有的老师需要给学生们录制指纹信息,同时要给学生照相。一个学生花费的时间比较久,因为有些学生的指纹不是特别清晰,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录上。因此充足的准备时间,不仅不会让学生慌张,同时不会打乱老师的工作状态。

高三的考生们无疑是最忐忑的,他们在激动之下有可能会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例如丢了准考证或者是忘记带身份证了,一旦迟到了,也就没有考试资格了。所以学生们一定要将这个准考证和身份证粘在一起,一定要装在自己的书包里面,不要随便的拿出来。

考生入场安检,先查考试文具。监考员在视频监控下,认真检查考生自带的文具品种、规格是否符合规定。监考员检查完毕文具后再使用金属探测仪对考生进行检测。监考员使用身份证阅读器读取考生信息、照片(身份证照和准考证照),认真对照考生本人与照片是否一致高考安检具体步骤1、考生持准考证、身份证在考室入口处主动接受安检,考生参加安检前,应将考试需要以外的物品存放到小件物品寄存处,考试结束后取出。考生在通过安检后,方可进入考室。 2、安检员对考生的检查顺序应由正面至背面,从上至下,检查的部位包括头部(含耳朵)、躯干、四肢(含脚步)等,要重点检查有可能放置通讯工具及其他危险器具的部位;耳朵(佩戴眼镜的考生要先去下眼镜)、腋下、手腕处、腰部、皮带扣内侧、衣袋、鞋袜内等。 3、如在检查过程中安检设备报警,安检员必须要求考生解释,督促其交出相关金属物品,并存放在考场小件物品寄存处。考生出示物品后,安检员须对报警部位再次进行检查,以防同一部位藏有两个以上禁带物品。 4、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考生携带易燃、易爆、管制刀具、枪支、无线电收发装置(含手表、手镯、项链等佩饰类形式以及橡皮擦、钱包等形式的装置和配件)等禁带物品时,应立即收缴并交考点办公室;考点收缴的无线电装置应放在远离考试的地方。 5、安检工作尽量做到女教师检查女考生,男教师检查男考生,并核对《准考证》及省级考试机构规定的其他证件,指导考生对号入座。 高考考场严禁携带物品 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如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受信息功能的设备)、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金属制品等物品进入考场。 身上装有特殊器械(如医疗器械等)的考生须到体检医院开证明(装有心脏起搏器的考生可不参加安检,但必须详细记录考生情况备查)。 考生不得携带包括手表在内的计时工具进入考场。

在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之下,2022年高考顶着压力正常举行。安徽省在高考首场要求考前45分钟开始排队进场,在往年,大家都知道一般只要提前10到15分钟左右,那今年为什么要求这么早开始进考场呢?

由于疫情防控的严峻性,今年大部分地区都是实施点对点接送。那这样的话,考生们一旦开始集结运送到考场,中间是需要反应时间的。而且可能某一个考生速度过慢,会影响整车的人,提前45分钟,可以让大家尽早的把时间赶早不赶晚,尽可能的提高运送效率。而运送考生的时间是需要同学们提前吃好早饭,拿好文具等各种情况统一运送,避免某一个考生忘带文具,准考证等特殊情况,要给紧急情况留足时间。其次就是受疫情影响,今年所有的高考考生要求带48小时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到考场以后,监考老师要逐个查验,这样的话就会比往年需要更久的时间,而且受疫情影响,大家今年的要求都是避免人流集中,所以入考场的时候要求提前时间,然后大家排队的时候间隔一米,还要去查证健康码和核酸检测证明等需要耗费比往年更长的时间。最后就是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往年的高考考试当中,总会有考生因为迟到等特殊情况进不了考场,还有某年有一位考生提前到了考场,但是却以为不可以提前进入,然后在门口等到考试入场时间已经过了,还没有进去,最终错失了最后一门考试。高考是一件非常严肃且认真的事情,官方为了各位考生们的安全,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安排和准备,也希望各位考生们能够认清自己的情况,做好万全的准备,尽可能不要出现每年都必不可少的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