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要看个人的习惯和身体的状况。我记得我高考的时候都是每天五点多六点起床,然后七点之前到学校,开始早自习,虽然说早点学习可以让自己保持清醒,但是我觉得我的精神和肉体都是很疲倦的。我到现在还记得我的地理老师以为很严格的人。

我早自习的时候坐在第一排偷偷吃牛肉面(四川的),那么刺鼻的味道,老师明明闻到了也没说我,因为他肯定知道学生早起学习真的压力很大,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还很感谢我的老师,不过我也觉得高考的弊端可能就是学校老是认为学生不需要睡眠,只需要起早读书,然后做作业复习到后半夜。所以我觉得高考之前更应该养精蓄锐,而不是填鸭式的过渡的消耗学生的体力,当然了,那种愿意早起的学生也不能批判,我只能佩服他强大的毅力,这样的人一定以后能够做出很多厉害的事情。

每个人根据自身的情况调节吧,不过如果学校要求非要五点多早起自习的话,那也没有办法,身为学生还是需要遵守学校领导老师的规定的,毕竟老师也要起一大早陪你们一起自习,也是很辛苦的。我觉得题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要起这么早自习,如果身体状况不允许可以晚一点也没有关系,虽然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但是五点和六点自习还是有区别的,多睡一个小时精神状态肯定比少睡一个小时好上很多很多。

建议题主不要起这么早,要注意身体,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重要的。

高考当天早晨可以选择在7:00-7:30之间起床。早些起床先浏览一下备考笔记、重点公式、重点定理和熟语。然后吃早餐,注意早餐的营养,不可有大的改变,最好与平常差不多。再前往考场应有一定的提前度(15~20分),以防路阻。

注意:考前十分钟应避免嬉笑、打闹,坐一会儿整理下心情或整理文具。

高考最后冲刺阶段作息时间安排

6:00—8:00

对一般人来说,这个时候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这个时段可要好好抓紧,做计算题纯粹是浪费时间,根本不会有效果,可以选择背英语单词,看文学常识,不要死记硬背,看就行了,一大早不要和自己过不去,脑子还要留着干别的事。

这个时候也可以安排一下对功课的全面记忆复习。

8:00—9:00

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是正式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以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9:00—11:00

有实验表明,此时短期记忆效果很奇妙。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一下突击,可事半功倍。

13:00—14:00

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养好神了,以利再战。休息的话,看个人习惯了,反正怎样舒服怎样来,打球也不失为一种放松方式,主要是精神上的。可以听听轻音乐,登录高考直通车APP和同学聊聊天,做做放松操,都很舒服。

14:00—17:00

调整后精神又振,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特棒。午休切莫过长,要不就对不起这“第二最佳时间段”(相对于清晨而言),可合理安排那些需要“永久记忆”的东西。

18:00—20:00

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的好时间,安排得当,可以以一当二。

高考的时间是越来越近了,这就意味着很多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不断的增长,对于时间的效果利用特别的明显。很多考生都在缩短自己休息的时间,像这样突破自己才能让自己达到效力,其实这些做法是错误的。特别是考前的时候一定要调整一个正常的作息时间,这样才会有精力去面临高考,大概在一个月前就开始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头晕头痛

有很多同学经常在晚上十二点多钟的时候还在学习,可是早上的时候四五点钟又要继续起床,面临着这种压力,上课的时候就经常犯困,甚至效率会降低很多。通常熬夜导致学不进去,这些学生可能也会因以为压力是特别大的,还会导致头晕头痛,甚至疲劳的现象。如果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作为家长的一定要及时调解。生理极限

因为在这一段时间之内,所有的考生可能都会为高考做准备,通常不会合理的安排休息时间,大家还是不要突破自己的生理极限,不然的话就会得不偿失。高三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都非常紧张的,每一天都在认真的复习,甚至要学到晚上十一二点,这样在早上起来的时候精神状态是非常不佳的。特别是到复习的阶段,一定要慢慢的调节,特别是晚上休息时间和早上起床的时间,要进行调整。最佳状态

将休息的时间调整到和平时时间是一致的,这样才能保证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但是在生活中不要刻意将自己的生物钟调整,很多学生可能因为整天睡得很晚,早上也是起得很早,不自觉的就会在这个时间点自然而然的会形成一种习惯。希望大家晚上如果睡不着的话可以静静的休息,不要强迫自己,这样不会让自己产生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