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更改,但前提是在志愿、填报截止日期之前。

一般来说在截止日期前志愿是可以修改的,填报志愿截止时间前考生可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上网修改自己的志愿信息。但是填报志愿时间截止以后,任何人不得再进行志愿的更改。

考生在网上提交填报的志愿信息时,系统将对考生志愿信息进行数据逻辑校验。如果出现了红色警告信息,说明限制该考生填报该志愿或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不符合所填院校或专业的要求,考生必须根据警告信息仔细检查所填报的院校与专业,并进行修改,直至正确为止。

如果出现了绿色提示信息,说明考生在报考该类院校或专业时有相关要求,考生须查阅有关院校或专业报考说明或拟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高考填报志愿的技巧:

一、志愿填报首选城市,不是学校、更不是专业:为了四年甚至更久的生活,为了谋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志愿要一定首选城市。

城市的选择必须和家庭情况相互配合,考生应接纳但不盲从家长建议。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高分者城市选择中必选“北上广深”,低分者则应当选择省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再次是临近省份经济发达城市。

二、重院校、轻专业,是错的,重院校、轻专业,是贻害无穷的馊主意。分高者,应该“重院校、轻专业”。报考6类及以下院校,应该“重专业、轻院校”,按照专业技术配比志愿与高校,找到就业前景最优的志愿填报方式。

三、填报真正的好专业,必须看懂新闻联播:文科大类专业就业质量高、厚积薄发,但就业形势严峻,分高就报财经类;理工科就业迅速,但就业质量低,后劲不足,分低才报理工科。如果新闻联播连续一年总在报道某个行业正面新闻不断,不要犹豫,这个专业一定是好专业,绝对有前途。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有的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填写信息有误所以想要修改志愿信息,那么2021年高考志愿提交了还能修改吗?高考志愿可以修改几次呢?本期我就为大家详解。一、2021年高考志愿提交了还能修改吗? 按照规定来说,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高考志愿志愿填报,在时间结束之前都可以任意修改,修改的时候每次需要点击“提交志愿”。也就是说在志愿填报规定的时间段内,点击“提交”是可以修改志愿的。但如果是在志愿填报规定时间结束之后,那肯定是无法进行修改的。 山东省 以山东省为例,该省的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规定时间内,拥有1 5次志愿填报和修改机会,即考生第一次成功提交志愿后,最多还可以再修改5次志愿信息,最后以最终填报并提交的信息为准。 山西省 山西省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如果提交后发现有错误可以进行修改并重新提交。志愿填报确认之后,任何人都不得改动,否则将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 浙江省 浙江高考志愿填报修改一般都是在考生志愿没有网上确认之前,可以进行多次修改。当考生确定不再进行志愿修改的时候,需要点击“志愿确认”按钮,如果没有点击那修改无效。超出志愿填报时间期限,就无法再进行修改了。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高考志愿填报在规定的时间到了之后,都是无法再进行修改的。但是在规定填报志愿时间内,可以进行修改。有的省份可能对修改次数有限制,有的则没有。高考志愿填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家在填报志愿之前,应该先填好志愿样表,确定好学校名称、代码及专业等等。 二、高考志愿填报保存就可以了吗? 考生检查志愿信息无误之后,点击“保存”键,填报的志愿信息就会储存到系统当中,如果没有点击的话,相当于无效志愿。 在保存之后,考生需要点击“安全退出”退出系统并重新登录,点击“查询志愿”,检查院校、专业志愿以及是否服从调剂等信息,避免出现无效志愿。如果检查后没有问题,可以点击“安全退出”。 以下是我认为大家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些情况: (1)填报志愿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所报院校专业的录取分数、专业体检要求、单科成绩要求等等,避免退档; (2)不服从调剂(或不填写),也会造成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填报时候要想清楚; (3)平行志愿之间一定要设置适当的“梯度”,这样才能最大几率被高校录取; (4)即使预估分数很高或是很低,都要重视每个批次的志愿填报。

按理说是48小时后可以修改志愿,但也要看你调剂的学校调剂系统是否已经解锁。调剂志愿是指同一批次中非第一志愿的,平行的五或六个志愿。如果第一志愿落选则考虑调剂志愿。平行志愿是指同一批次中非第一志愿的,不分先后的五或六个志愿。

调剂志愿分为两种

一是你报考的学校分数够了而报考的的专业分数不够,于是在校内调剂,调剂到别的招生不足的专业,于是录取你的专业就不是你原来所报的专业了,前提是你报名表上允许调剂。

二是你的分数低于你报考的学校,那个学校无法录取你,于是你就会被调剂到别的录取不足的学校,或者另外一个学校看到你的分数比较高也可能会录取你。考生应在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以及所在地省级招委会公布的招生规定后,参考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按有关规定和要求选择填报学校和专业志愿,并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责任。因考生本人疏漏或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要组织力量加强对考生志愿填报的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结束前各级招办不得将考生高考成绩提供给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