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有12种种组合。
1、物化生:纯理组合,这种组合就是老高考的理科组合,适合理科思维较好的考生,由于新高考采用赋分制,如果考生理科成绩一般,面对成绩好的同学会非常吃亏。专业覆盖率96%左右。
2、物化地:注重理科思维,学习难度较大,记忆背诵内容较少,地理虽说是传统文科,但是相对历史、政治,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为背诵内容少、专业覆盖率大,所以竞争会比较激烈。专业覆盖率96%左右。3、物化政:此组合跨度较大,物理纯理科、化学虽说是理科,但是需要记忆的比较多,政治(有利于将来考公务员和考研)需要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科素养,需要文理兼备,专业覆盖率96%左右。
4、物生地:生物和地理是文理科中学科属性最轻的,对于文理兼备的考生是个不错的选择,专业覆盖率92%左右。
5、物生政:生物学习难度不大,政治可以对将来考研、考公务员,物理学科可以报考一些排名较前的大学,专业覆盖率92%左右。6、物地政:适合不喜欢化学生物的考生,但是考生需要在文理科思维不断转换,据统计各学校选择此类组合的人数最少,大部分学校很难单独为人数少的组合设计走班课程时间表,因此选择此专业需要慎重。专业覆盖率92%左右。
7、史地政:传统的文科组合,学习难度较低,适合不擅长理科的学生,但是选科人数较多,竞争较大。专业覆盖率58%左右。
8、史生政:生物属于理科属性最轻的学科,学习难度不大,政治、历史属于理科,此类组合适合记忆力强,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的考生。专业覆盖率58%左右。
9、史生地:该组合适合记忆力强,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的考生,但是此类的选科人数较多,竞争激烈。专业覆盖率58%左右。
10、史生化:该组合适合物理不擅长,生物、化学有优势的考生,专业覆盖率65%左右。
11、史化政:化学因为知识体系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该组合适合有文科偏好、记忆力强、文字表达能力较好的考生。专业覆盖率65%左右。
12、史化地:该组合适合文科思维有优势,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不太强的考生,选科人数较多,竞争比较激烈。专业覆盖率65%左右。
高考数学排列组合
可以把名著和它作者分开来看,名著记为1、2、3、4,作者也记为1、2、3、4.
显然,只有11、22、33、44,相连的是正确的。这相当于把四个不同的球放到不同德盒子中,只有盒子和球号码相同的得3分,不同不得分。
可以 看到,不可能只错一个,因为其他三个正确,那么剩下那个也肯定正确。
但可能只对一个,例如11正确,其他为23、34、42(前者为名著,后者为作者,注意顺序,下同)
所以得分可能情况为0、3、6、12.
而我们这样的排列组合,总共的连线组合有P44=24种
全对:12分只有一种,1/24;
对两个:6分,请注意,对两个,四个取两个,有C42=6种组合,而剩下两个错误,那么剩下这两个只有相互连错,比如先连对了11、22,那么错的只有34和43这一种错误连法,那么概率为6/24;
对一个:3分,四个中对一个,有C41=4种,剩下三个全错,只有C32=2种对应的错误连法,比如11正确,那么剩下连法为(23、34、42)或者(24、32、43),所以总共有C41*C32=8,概率为8/24;
全错,0分,概率1-1/24-6/24-8/24=9/24。这里我直接由整体概率为1,如果单独来看,全错的时候,我们不妨先看1号名著,它不能连1号作者,那么连错的有C31=3种选择,剩下的要注意,剩下3个,对应也有三个(1号此时可以供选择)可能情况比较复杂,因为我们不知道1号连了哪个。但可以这样想,不管1号连了哪个,我们接下来就为这个连作者(比如连了3号名著,那么现在3名著号剩下的无论连哪个作者都是错),它有C31=3种连法。剩下那两个,要保证全错,肯定只有一种连法,比如刚才连了13、32,那剩下只能是24,41。所以总共有C31*C31=9种。
新高考高考考试时间
新高考时间表如下:
3 1 2高考科目时间一般安排在6月7/8/9日。6月7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6月8日上午,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考试,下午考外语。6月9日是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再选4个科目的考试,考生根据自己选报名的科目参加考试。
13 1 2高考科目时间具体怎么安排6月7日
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9:00-10:15 物理/历史
15:00-17:00 外语
6月9日
8:30-9:45 化学;11:00-12:15 地理
14:30-15:45 思想政治;17:00-18:15 生物学2新高考3 1 2改革方案“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再选科目保障机制是指,在实施新高考方案(“3 1 2”模式)过程中,经充分论证,确定再选科目的保障比例。当某一再选科目考生实考人数占总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保障比例时,启动再选科目保障机制,依照保障比例计算该科目的保障基数进行赋分。
建立再选科目保障机制的目标是,促进考生自主选科与国家人才需要和高校选拔要求更加匹配。其原则是“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国家人才需要,二是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才和人才培养,三是有利于普通高中教育健康生态的形成,四是有利于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一方面,各普通高中学校制定的选科指导方案,要在积极挖掘学校现有办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需要,尽可能提供更多选考组合类型供学生自主充分选择,做到愿选尽选、应教尽教;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加强监督,强化过程管理,设立举报名投诉电话,对违规操作的学校和个人严肃问责。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是高校在招生录取时的重要参考。
特别是在“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类型招生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考生综合成绩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依据考生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校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作为录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