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劝学》(《荀子》),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中用成功雕刻金石的例子来说明在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中以雕刻为喻,从反面论述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5.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的句子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文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文中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9.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11.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13. 荀子《劝学》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连用五个比喻,然后推论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可见。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论述学习要逐步积累的语句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必背唐诗300首大全
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有80首,列举20首如下:
1、《春晓》,作者: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鹿柴》,作者: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相思》,作者: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杂诗》,作者: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5、《独坐敬亭山》,作者: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静夜思》,作者: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登鹳雀楼》,作者: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江雪》,作者: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登乐游原》,作者: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0、《弹琴》,作者: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11、《八阵图》,作者: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12、《草》,作者: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3、《游子吟》,作者: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4、《关山月》,作者: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5、《池上》,作者: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6、《忆江南》,作者: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7、《悯农》,作者: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悯农》,作者: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9、《寻隐者不遇》,作者: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0、《乐游原》,作者: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高中语文72篇电子版
2024年高中语文必备72篇包括32篇文言文,40首诗词曲。分别为《论语》、《劝学》(《荀子》)、《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师说》(韩愈)、《六国论》(苏洵)、《临安春雨初霁》(陆游)等。
文言文(32篇)
一、必修(10篇)
1、《论语》
2、《劝学》(《荀子》)
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5、《师说》(韩愈)
6、《阿房宫赋》(杜牧)
7、《六国论》(苏洵)
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9、《赤壁赋》(苏轼)
10、《项脊轩志》(归有光)
二、选择性必修(10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3、过秦论(上)(贾谊)
4、《礼运》(《礼记》)
5、《陈情表》(李密)
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9、《石钟山记》(苏轼)
10、《登泰山记》(姚鼐)
三、选修(12篇)
1、《老子》
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3、《大学》(《礼记》)
4、《孟子》
5、《逍遥游》(《庄子》)
6、《谏逐客书》(李斯)
7、《兰亭集序》(王羲之)
8、《滕王阁序》(王勃)
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诗词曲(40首)
1、《静女》(《诗经》)
2、《无衣》(《诗经》)
3、《离骚》(屈原)
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5、《短歌行》(曹操)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9、《山居秋暝》(王维)
10、《蜀道难》(李白)
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2、《将进酒》(李白)
13、《燕歌行》(高适)
14、《蜀相》(杜甫)
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17、《登岳阳楼》(杜甫)
18、《琵琶行》(白居易)
19、《李凭箜篌引》(李贺)
20、《菩萨蛮》(温庭筠)
21、《锦瑟》(李商隐)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23、《望海潮》(柳永)
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7、《登快阁》(黄庭坚)
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30、《声声慢》(李清照)
31、《书愤》(陆游)
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9、《长亭送别》(王实甫)
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一、必修(10篇)
1.《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助记]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
②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助记]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助记]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助记]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⑤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壅也》)
[助记]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助记]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⑦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助记]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⑧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助记]“智”“仁”“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
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助记]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强加给别人。
⑩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助记]孔子在这里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是“兴、观、群、怨”。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助记]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