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间为每年的6月7日-8日。

今年高考最新消息,2023年高考填涂答题卡注意事项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8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

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报志愿可参考的热门专业有:

1、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成为了当前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

2、医学和护理:医学和护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也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之一,吸引了大量有志于从事医疗行业的学生。3、金融和财务管理: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金融和财务管理专业越来越受到青年学子们的欢迎。这个领域拥有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热门的职业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高薪酬的优厚待遇。5、教育学:教育学是培养未来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专业,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关注。6、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专业是商科中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

2023高考作文题

2023高考作文题目如下:

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故事的力量(新课标I卷)、一花独放不是春(全国乙卷)、青少年自己的空间(新课标II卷)、探索世界(上海卷)。

资料扩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北京"异地高考"需要五证,2014年起,有居住证明及稳定住所,稳定职业及社保满3年,子女有学籍且已连读初中3年,可参加中职考试录取;2016起,有居住证明及稳定住所,稳定职业及社保满6年,子女有学籍且连读高中3年,可参加高职考试录取,毕业后可参加升本考试录取。

2014年起,在广东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具有广东中职学校3年完整学籍的,可报名参加高等职业学院招收招生考试,可与广东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2016年起,经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在广东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我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广东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

其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中考并在父母就业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的,可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考,并可与广东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2023年高考填涂答题卡注意事项

2023年高考有哪些注意事项?教育部发布十问十答一、考生应如何规划赴考行程?

考前,请考生认真阅读、仔细核对考试时间、考点信息、考生须知等内容。特别是要牢记考试时间、考点位置、考场编号,同时结合考点考场位置、天气及交通等情况,合理安排交通工具,合理规划行程路线。

考试当天按要求提前到达考点,留足进入考点考场身份验证和安检的时间。出现紧急交通状况时,可就近向交通警察寻求帮助。

二、考生的衣着穿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考生的衣着要符合当地考试机构的相关要求,建议不佩戴含有金属成分的手镯、项链、发夹等佩饰物品。应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注意增减衣物。

三、对于考生做好个人健康防护有哪些建议?

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下,建议考生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考前尽量减少聚集和流动,不去人员密集场所。调整好心理状态,保证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治疗,谨防因身体不适而影响考试。对于发热或者突发急病等考生,也不必担心恐慌,各地考点都制定了相应的预案。

四、赴考前需要检查哪些物品?

赴考时要记得随身携带好《准考证》和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等必要入场证件。还要注意检查是否带齐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考试用品。自行打印《准考证》的考生,还应检查是否有《准考证》内容以外的字迹。

五、进入考点(学校)一般有哪些要求?

进入考点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有序排队,保持一定间隔,不要将手机等违规物品带入考点。手机最好在赴考前提前存放好,也可在进入考点前交给带队老师及家长,或按照考点规定要求存放。

六、进入考场(教室)一般有哪些要求?

进入考场时,将再次进行考生身份验证和违规物品检查,除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考试用品外,其他物品不要带入考场。进入考场后,要对号入座, 将《准考证》和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放在桌上以便核验。

七、违反考场纪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如不遵守考场规则,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有违规行为的,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确定的程序和规定严肃处理,并将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考试作弊将导致高考所有科目的成绩无效,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涉嫌犯罪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在高考中组织作弊,属于《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的犯罪。

特别考生如携带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进入考场,无论使用与否,均将认定为考试作弊。考试过程中使用手机等设备拍摄试题、答题卡等,通过QQ、微信及其他网络平台发布信息、传播试题及答案,均涉嫌犯罪,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八、考试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考生作答时要沉着冷静,规范书写,确保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同时按照要求在指定位置正确填涂信息、在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草稿纸上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将是无效的,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要在答卷(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立即停笔并停止答题。

九、网上关于高考的信息很多,如何辨别真伪?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和互联网平台开展了“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请考生和家长认准官方网站、官方账号,涉高考信息以官方发布的为准,不要相信各类非官方宣传及承诺,以免上当受骗。

不要相信所谓的“命题专家”的言论,更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所谓的“猜题”和“押题”上,切勿相信涉及钱财的相信信息。请考生和家长弘扬正能量,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风清气正、温馨和谐的考试环境,共同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十、考后应如何查分及填报志愿?

考后,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均会公布高考成绩发布时间及官方查询的渠道,请考生和家长关注相关权威发布信息。

为加强考生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教育部将组织各地各高校举办“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报考咨询服务,解答相关问题。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还将组织实施系列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活动,提供志愿填报政策培训、志愿填报指导材料、线上直播咨询活动、电视或电台政策宣讲等。各高校也将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生宣传咨询服务,请考生和家长关注。

考生和家长如还有其他具体问题,可向当地的考试机构及考点学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