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地区高考英语满分150分,听力30分;阅读理解40分;英语知识运用45分;写作35分。全国卷、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上海卷高考英语满分是150分。高考改革保持统一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以参加两次英语科目的考试,取最好一次的成绩计入高考分数。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高考英语答题窍门
完形填空。完形填空-定要有一读,即先通读全文,不可一遍就做题, 先读一遍通晓主旨大意,再有二读即细读,然后才能筛选每个选项的四个单词,技巧方面,可以由单词在句中的位置判断词性再加以选择,也可以根据作者的情感态度排除选择,比如四个选项有三个是消极情绪的单词,那么就选择剩下一个积极情绪的单词,还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来选择,这就更体现了一读的重要性。语篇填空。语篇填空的技巧在于思维的缜密,要学会转弯,每个空的设置都可能会有”拐弯之处”比如填名词要考虑单复数,形容词要考虑是否变成反义词,动词填空要考虑用什么时态等等,还要注意没给词根的裸填范畴,仅限于连词代词等。短文改错。认真仔细是技巧,做此题争取一遍答案全出,考试时不要在此浪费过多时间,一般一遍挑出多少就是多少,若一遍未选全, 仍需补充以增加得分概率。建议大家坚持高考的811原则,即8处改, 1删1增,同时需注意,由于高考需考察的覆盖面大,在改错中一个知识点不会反复考察,如果考了时态,大家接下来就应换个角度,在别的方面寻找错。高考英语注意事项
1、听力部分要顺着听下去,不要因为一道题听不懂就放弃了后面的题目。
2、阅读理解部分要全篇通读,并仔细解答,看看答案是否符合愿意。
3、任务型阅读部分要观察仔细,对准目标源,然后再下笔解答。
4、作文部分要审题仔细,能打腹稿的先打一下腹稿等。
学生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怎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需注意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多记、多读、多练、多积累。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规范要求,定期检查 学生每人要备有阅读笔记本,读书时要作好读书笔记,教师定期检查。老师可以在每周三或周五的晨读课上,安排落实阶段性任务,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并在课堂笔记本上做好记载,教师要定期抽查。再如,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分组认识理解文中生字词;再在自由朗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在课外阅读中,要降低难度要求,学生只要弄懂文章大意就行了。 二、激发兴趣,创设情景,结合口语训练,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中每篇文章都富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结合课堂口语训练,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在阅读《祝福》这篇文章时,我提出:“祥林嫂为什么会死呢?”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寻答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抢答。学生们顿时热情高涨,有些学生认为是因为她沦为乞丐,极度贫困而死的;有些学生认为是因为她可爱的儿子死了,极度悲伤而死的;有些学生则是觉得因为她怕死后被锯成两半,极度恐惧而死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课前补充资料,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边远牧区,汉语基础差。我常常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给学生读一篇散文、诗歌或者杂文,再提出我预先设计好的问题,以此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更多深层次的理解,促使他们的思维、情感不断丰富与成熟。 四、将阅读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 现在市场上的书籍良莠不齐,甚至一些书籍中都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低俗文化。对此,教师要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文学作品,这样既能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又能帮助他们把握好正确阅读方向,避免他们受不良书籍的影响。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兴趣、爱好来推荐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以迎合他们的“口味”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对阅读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情感态度。只有把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学生内在情感需求,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保持在鲜活灵动的状态中,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学生热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效率。 五、多记优美词句,扩大词汇量 词汇量在语文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基础,更是写作的`基础。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句子组成,而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和短语。如若词汇量贫乏,就无法读懂文章,更别提写作了。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我注意让学生平时多积累,多背多记。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开展了课外阅读小组、课堂朗诵比赛、成语故事大赛等系列活动,把阅读融入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科学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有所得,读有所悟。不读怎能有所得,怎会有所悟。阅读理解能力要注意通过大量的精读和泛读来逐步提高。精读,即仔细阅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地翻,把文言翻成白话,把白话翻成另外一种白话的,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政比较处给他们提示。 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语文课文教学就是精读,目的是掌握语言知识,训练语言基本技能,掌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提倡学生多读的我还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定时检查,让班内的学生互相交流读书心得,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024年高考改革政策
其他信息:2023新高考改革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将依据全国统一高考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择优录取。下面整理了关于新高考改革政策的详细内容,来看一下相关信息吧! 新高考政策解读 新高考政策“3 1 2”模式,“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不分文理科,使用全国卷;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按等级分(即A、B、C、D四个等级,D等级为不合格)计入考生总成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3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及物理、化学、生物学3门科目的实验操作测试由各省统一制定标准,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新高考3 1 2的优势和弊端 新高考3 1 2总成绩750分。3门必选科目总分45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1门首选科目每科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2门再选科目每科满分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高考3 1 2模式既不会让同学们太过于“偏科”还让更多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学科,不仅仅实现了教育部门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而且还能够不耽误国家人才培养计划。但是根据已经实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经验来看,12种组合全部开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选择权的减少反而加剧了选择课程的难度。 高考3 1 2模式选科要注意,孩子的兴趣爱好更偏向于哪科?之所以把这条先搬出来,因为我们老是强调,兴趣是较好的老师,孩子只有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才能乐学,更容易学得好,学科对应的大学才能学得精,有利于未来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