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高考试物理试题(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它将220V 交变电流改为110V ,已知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800,则副线圈匝数为BA .200 B .400 C .1600 D .32002.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 考异邮》中有玳瑁吸衣若只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CA .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B .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C .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D .从干燥的地毯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3.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 ”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 ”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为1,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B 20A .1 B .1 C .5 D .10 104.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下列各选项所示的载流线圈匝数相同,边长NM 相等,将它们分别挂在天平的右臂下方,线圈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磁场发生微小变化,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A5.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 和2s 。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 /s 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CA .关卡2 B .关卡3 C .关卡4 D .关卡5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6.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 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ADA .t=2s时最大 B .t=2s时最小C .t= D .t=.一带正电的小球向右水平抛入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BCA .做直线运动 B .做曲线运动 C .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 .速率先增大后减小8.两个相同的负电荷和一个正电荷附近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c 时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d 点在正电荷的正上方,c 、d 到正电荷的距离相等,则ACDA .a 点的电场强度比b 点的大B .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高C .c 点的电场强度比d 点的大D .c 点的电势比d 点的低9.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m 、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A 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圆环从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 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 处的速度为零,AC=h。圆环在C 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 ,恰好能回到A ;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之内,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圆环BDA .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B .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C .在C 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12mv 412mv mgh 4D .上滑经过B 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B 的速度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10、11题)和选做题(第12题)两部分,共计42分【必做题】10.(8分)小明利用如题10-1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题10-1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A(2)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U-I 图线由图线求得:电动势E=_________V;内阻r=_________________Ω(3)实验时,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花费了较长时间,测量期间一直保持电路闭合,其实从实验误差考虑,这样的操作不妥,因为_______________10. (1)(2)U-I 图线见右图 1. 60 (1. 58 ~ 1. 62 都算对) ( ~ 都算对)(3)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1)CD (2) (3) cm/ s 逐渐增大到等于重力(4)为了说明磁铁在塑料管中几乎不受阻尼作用,.(10分)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如题11-1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 的交流电(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A .将铜管竖直地固定在限位孔的正下方B .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C .用手捏紧磁铁保持静止,然后轻轻地松开让磁铁下落D .在磁铁下落的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2)该同学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试验(记为“实验①”),将磁铁从管口处释放,打出一条纸带,取开始下落的一段,确定一合适的点为O 点,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为1、2、3…….8,用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的相邻计时点到O 点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如题11-2图所示计算相邻计时点间的平均速度v ,粗略地表示各计数点的速度,抄入下表,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3)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可知:在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内,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磁铁受到阻尼作用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4)该同学将装置中的铜管更换为相同尺寸的塑料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记为实验②),结果表明磁铁下落的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几乎相同,请问实验②是为了说明说明?对比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得到什么结论?11(1)CD (2) (3) cm/ s 逐渐增大到等于重力(4)为了说明磁铁在塑料管中几乎不受阻尼作用,【选做题】本题包括A 、B 、C 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 、B 两小题评分A 、【选修3-3】(12分)(1)对下列几种固体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有________A .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时晶体B .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时晶体C .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D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2)在装有食品的包装袋中充入氮气,然后密封进行加压测试,测试时,对包装袋缓慢地施加压力,将袋内的氮气视为理想气体,则加压测试过程中,包装袋内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的作用力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包装袋内氮气的内能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给某包装袋充入氮气后密封,在室温下,袋中气体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体积为1L 。将其缓慢压缩到压强为2个标准大气压时, 。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包装袋是否漏气B 、【选修3-4】(12分)(1)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_________A .波速变大 B .波速不变 C .频率变高 D .频率不变6(2)用2 10Hz 的超声波检查胆结石,该超声波在结石和胆汁中的波速分别为2250m/s和1500m/s,则该超声波在结石中的波长时胆汁中的______倍。用超声波检查胆结石是因为超声波的波长短,遇到结石时_______(选填“容易”或者“不容易”)发生衍射(3)人造树脂时常用的眼镜片材料,如图所示,光线射在一人造树脂立方体上,经折射后,射在桌面上的P 点,已知光线的入射角为30°,OA=5cm,AB=20cm,BP=12cm,求该人造树脂材料的折射率nC.【选修3-5】(12分)(1)波粒二象性时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A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B .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C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D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也相等235235(2)核电站利用原子核链式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进行发电,92U 是常用的核燃料。92U 受89一个中子轰击后裂变成144和Ba 5636Kr 两部分,并产生_____个中子。要使链式反应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要_________(选填“大于”或者“小于”)它的临界体积。(3)取质子的质量m p = ,中子的质量m n = ,α粒子的质8量m α= ,光速c =310m /s ,请计算α粒子的结合能,(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5分)做磁共振检查时,对人体施加的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肌肉组织中产生感应电流。某同学为了估算该感应电流对肌肉组织的影响,将包裹在骨骼上一圈肌肉组织等效成单匝线圈,线圈的半径r=,线圈导线的横截面积A= 2,电阻率ρ=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若磁感应强度B 均匀地减小为零,求(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该圈肌肉组织的电阻R ;(2)该圈肌肉组织中的感应电动势E ;(3) 内该圈肌肉组织中产生的热量Q 。14.(16分)一转动装置如图所示,四根轻杆OA 、OC 、AB 和CB 与两小球以及一小环通过铰链连接,轻杆长均为l ,球和环的质量均为m ,O 端固定在竖直的轻质转轴上,套在转轴上的轻质弹簧连接在O 与小环之间,原长为L ,装置静止时,弹簧长为3L ,转动该装置并缓慢增2大转速,小环缓慢上升。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k ;(2)AB 杆中弹力为零时,装置转动的角速度 0(3)弹簧长度从 ;31L 缓慢缩短为L 的过程中,外界对转动装置所做的功W 。2215.(16分)一台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荷量均为 q 、质量不同的离子飘入电压为U 0的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几乎为零,这些离子经过加速后通过狭缝O 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最后打在底片上,已知放置底片区域已知放置底片的区域MN =L,且OM =L。某次测量发现MN 中左侧21区域MQ 损坏,检测不到离子,但右侧区域QN 33仍能正常检测到离子. 在适当调节加速电压后,原本打在MQ 的离子即可在QN 检测到。(1)求原本打在MN 中点P 的离子质量m ;(2)为使原本打在P 的离子能打在QN 区域,求加速电压U 的调节范围;(3)为了在QN 区域将原本打在MQ 区域的所有离子检测完整,求需要调节U 的最少次数。(取lg 2=0. 301;lg3=0. 477,lg5=0. 699)
2015江苏高考物理详解
按照图示的位置,从圆心水平向左、向右的半径都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由边界指向圆心的电动势,而在垂直于纸面的直径上,没有切割磁感线(没有感应电动势),在左右方向半径产生的电动势的作用下,形成了由于圆心指向边界的电流。从上向下看,延平行于纸面(左右)建立X轴,垂直纸面方向建立Y轴,这样每一个象限内分别形成涡流。
对圆盘来讲,磁通量始终为零,不变。但是每一个象限内的磁通量均在变化。
当然整个过程是动态的。
2015江苏高考物理试卷
截止至2019年有五次高考改革,具体如下:
1、2000-2001年:实行“3 小综合”模式。
在原来全国统一高考实行的“3 2”模式(1994年-1999年实行)基础上,2000年,江苏高考变成“3+小综合”。“3”指所有考生都要考语文、数学、英语,“小综合”指文科生考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生考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1张试卷。文理分科仍然实行。
2、2002年:“3 大综合”模式。
“3 大综合”模式在江苏只实行了1年,除了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外,所谓“大综合”,考生要做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的大综合试卷。
3、2003-2007年:“3 1 1”模式。
这个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3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2门由考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课中自由选择,其中的“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个“1”,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这样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文理课界限选择考试科目。
4、2008-2018年:“3 学业考 综合素质评价”。
2005年秋季开始的这套高考模式,“3”指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语文、数学有附加题,“学业水平测试”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
其中必选测试科目2门(物理、历史),必修测试科目5门,成绩实行等级计分,“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普通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
5、2019年采用“3 1 2”模式。
新的高考模式中,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试采取“3 1 2”模式。其中“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
根据时间安排,江苏省自2018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即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启用,在2021年普通高考中正式实施。扩展资料
改革背景: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江苏省作为全国第三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市之一,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改革方案:总分升为750分,采用“3 1 2”模式
新的高考模式中,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试采取“3 1 2”模式。其中“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150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以等级分计入总分。学生所选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其所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组成部分,其成绩纳入统高考总分。
合格性考试每年1次,安排在1月份,考试成绩长期有效。学生在高二第一学期末可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7门中选择;学生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可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以及上述7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选择性考试每年1次,安排在6月份,与统一高考科目同期进行,考试成绩当年有效。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选择性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参考资料:人民网-江苏省高考政策变化大追踪 本世纪已变四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江苏高考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