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从来都不是最容易的一门学科,考生需要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进行冲刺复习,但一定要调整好时间,合理搭配劳逸结合,稳定心态才能在高考上取得胜利。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了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_高考考试小 技巧大全 ,欢迎参阅。 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 ,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 方法 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 ,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 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 热点 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随着国家对 教育 事业愈发重视,大众也更加关注教育领域的动向,高考也经历了新的改革,如大家印象中的文理分科等,如今已发展为“3 1 2”的新高考模式。 高考考试小技巧大全 、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命题方向有了新的调整和变化,作为一名高三的学子则需要更加敏锐的反应能力,不要再故步自封,此外考生的应变意识不止是体现于考场中,更应在备考时就做出调整。 备考之际,要对知识点如公式、定理有更加充分的理解,而不是单一的记忆就够了,其中的逻辑关系一定要做好梳理,将题目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自己理解题目。 、可进行审题能力的专项训练 当试卷题目变得更加灵活,就需要考生具备更高的审题能力,题目中可能不会直接告诉你要考什么了,需要考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并给出答案。 所以考生在考前复习的日子,可做一些身体能力的专项训练,以此来提升自己做题的应变能力,自己做到更加充足的准备,遇到再大的变化也能更加接受并适应。 3,忌好高骛远,要对自己的水平有了解 考生想通过最后一个月实现180度大转变是非常难的,大家要对自己的真实水平有所了解。 如果考试时能正常发挥,成绩都不会太差,毕竟高考试卷70%都是很基础的题,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保持稳定心态,都不会留有遗憾。 ,4, 时间管理 四象限法” 简单说就是将自己的问题分成需要马上解决的,不需要马上解决的,需要暂缓解决的,不着急解决的这四个选项。 然后从“需要马上解决”的下手,按每个问题的困难程度逐一解决,这样调整时间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浪费时间,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 高考前小建议 自卑的学生需要增强信心,高考是一场基于基础上的分层选拔,掌握好基础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足够,相信自己,并且把自己能做好的部分做好就行。 而对于自负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一些能够打击到他们痛点的事情,山外青山楼外楼,不要让自己局限的眼界成为成长的绊脚石。合理评价自己的水平,给自己准确的定位。 最后值得一提的还有家长的态度,家长的情绪总是能无形地影响到孩子,越是在临近高考的时期,越是不要显得过分紧张,保持和谐的家庭氛围即可,家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经常提起成绩,告诉孩子尽自己的全力,分数只是这个阶段的成果体现方式之一,无愧于心就好。 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相关 文章 : ★ 2021高考新规亮点大全 ★ 教育部2021高考新规政策 ★ 2020年新高考命题和考试的5项新政策 ★ 2021年高考有哪些新变化 ★ 2021年全国高考资讯 ★ 高考历史必须明白的十个基本问题及命题方向预测 ★ 2021年高考数学前十天如何复习最有效 ★ 2021高考试卷全国都一样吗 ★ 关于2020高考语文的命题组出题提示和备考建议 ★ 2021年新高考报志愿方法和技巧

直击2021高考首日,高考是在几月几日

高考是在几月几日

我国的高考日期全国统一在每年6月的7号、8号。

各科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一、理科生:

:00~11:30考语文 ; 下午3:00~5:00考数学;

:00~11:30考理综 ; 下午3:00~5:00考英语。二、文科生:

:00~11:30考语文 ; 下午3:00~5:00考数学;

:00~11:30考文综; 下午3:00~5:00考英语。

拓展:时间由来:每年的高考日期都选定在6月的7、8号. 中国在1952年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并组织了新中国的第一次高考,同时也确定了高考的时间是8月中下旬,考试日期为三天。. 1955年高考时间进行了第一次改革,时间确定为7月中下旬,同样是三天时间。. 1979年将高考日期确定为7月7、8、9号。 2003年,教育部才最终决定将高考时间固定在每年的6月7、8、9日。. 由于现在高考普遍只需要两天时间,因此高考时间就确定为现在的6月7、8号。

迎接高考

以怎样的状态迎接高考介绍如下:。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考前不要过多自我责备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考前和考试中间,每一名考生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适度的心理紧张,不但不会增加考生负担,反而有激励作用。要淡化对高考的神圣感与高不可攀感,高考只是一次比较大一点的检测而已,集中注意力做好应做的每一步,不要无端地给自己预设困难,让自己还没开始就先怯场。

。过度的压力会影响考生们的身心健康和水平发挥。考试前夕,当自己无法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时,考生要开展自我调节,也可以向老师、家长、同学进行适当的倾诉,听轻音乐、户外散步、适量进行体育运动,进入考场主动向同学、监考老师问好,消除陌生感、紧张感,在考场上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调节心理,缓解精神压力。。在考试过程中,遇见自己不擅长的题目很正常,不要由于一个题目不会而乱了阵脚。要适当地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在进入正常答题状态之后凭自身实力能迎刃而解,待心态稳定了再做。对于较难或者无计可施的题目,也不要太执拗,以免耽搁其他题目的作答时间,尽善尽美地答好自己能够答好的题目,确保会做的题不丢分。5.“考一门忘一门”。在考完一门之后,很多考生会选择与同学对答案,这种做法会产生因胜利带来的自满之气或是因失败产生的颓丧之意,不利于下一场考试的发挥。考生切勿在考完某一科目后立刻对答案,考完一场之后,就不再去想考过的那一门,直到高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