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高中主科之一,那么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1、填充补足型20例 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作者),让考生写出全段(或全篇),或给出文中的首句、尾句、过渡句,要求考生据此把原段(或原文)补充完整。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谢脁》) (9)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述而》) (1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其四〉》) (1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风栖梧》) (18)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1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0)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2、理解默写型20例 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名句名篇”的分析或提示,要求写出诗文内容。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句名篇”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更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的具体情况来填写句子。 (1)《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日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3)《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名作,词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一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8)《过秦论》的论点句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0)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4)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5)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7)姜夔《扬州慢》词序中有”寒水自碧”句,意在反衬。杜甫《蜀相》一联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8)下面是(扬州慢)中的词句,语出杜牧哪些诗句,请依次写出。 ①过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 ②纵豆蔻词工: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二十四桥仍在:二十四桥明月夜。 (19)请依次写出下列词牌中带有”愁”的词句。 ①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千里澄江似练。 ②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③李煜《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写出《桂枝香?金陵怀古》化用下列诗句的词句。 ①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叹门外楼头。 ②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千里澄江似练。 ③玉树后庭花: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拓展阅读:语文古诗词背诵技巧 1.领悟含义 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如:“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圈点强记 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 3.边诵边写 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 4.规范书写 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5.看清要求 高考名句填空要求是“任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阅卷时以前□句中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首先一定要看清默写要求。
高考必考古诗词句
高考必考的古诗和文言文有:
1、《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高考必考古诗词汇总
1.《劝学》(《荀子》)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中用成功雕刻金石的例子来说明在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中以雕刻为喻,从反面论述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5.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的句子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文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文中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9.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10.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11.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2.文中蚯蚓的“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13. 荀子《劝学》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连用五个比喻,然后推论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4.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可见。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论述学习要逐步积累的语句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