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分为I、II、III卷,并不是备份用的,其中河北省采用的是全国Ⅰ卷,它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全国卷分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全国丙卷;
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Ⅲ卷。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
这三套卷子是根据各地的不同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省市区加入新课标高考的情况来命制的,从最初的逐步发展为全国Ⅰ、Ⅱ、Ⅲ卷,也就是全国乙卷、全国甲卷、全国丙卷;
其中全国Ⅰ卷也就是全国乙卷使用的地区有: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山东、浙江(英语听力部分),所以河北省使用的是全国Ⅰ卷。全国Ⅱ卷以及全国Ⅲ卷的使用地区:
全国Ⅱ卷: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海南(语文、数学、英语);
全国Ⅲ卷: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考试题全国卷
2013全国高考数学卷
数学 从2016年开始,广东高考数学采用全国卷(全国卷均指全国课标卷)已毫无悬念,为了应对2016届的高考数学备考,以下作一些初步分析。一、全国卷与广东卷的异同点1.题型结构与满分相同试题都是由“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构成;满分均为150分。2.题量与赋分不同广东卷总题量为21题(考生解答20题),其中选做题为2选1,客观题占70分,解答题占80分。全国卷总题量为24题(考生解答22题),其中选做题为3选1,客观题占80分,解答题占70分。3.试题分布不同广东卷理科选择题8道,填空题7做6,解答题6道;文科选择题10道,填空题5做4,解答题6道。全国卷文、理科选择题12道,填空题4道,解答题6道(选做题3选1)。广东卷选做题为填空题(2选1,满分5分)。全国卷选做题为解答题(3选1,满分10分)在解答题中,广东卷为6道必做题,全国卷为5道必做题和1道选做题。4.试题难度(顺序)不同2013—2015年广东卷理科解答题顺序:年份第16题第17题第18题第19题第20题第21题2013三角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数列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2014三角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数列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2015三角统计立体几何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数列与不等式2013—2015年广东卷文科解答题顺序完全相同:三角—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数列——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2013—2015年全国卷Ⅰ理科解答题顺序:年份第17题第18题第19题第20题第21题第22-24题2013三角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3选12014数列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3选12015数列立体几何统计(回归方程)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3选12013—2015年全国卷Ⅰ文科解答题顺序:年份第17题第18题第19题第20题第21题第22-24题2013数列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3选12014数列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3选12015三角立体几何统计(回归)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3选1二、2016年高考数学备考建议1.明确“考纲”要求,加强“双基”训练。 《考试大纲》既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又是指导考生备考的重要文件,作为教师要了解考试大纲的变化,因此要细读《考试大纲》。 在复习备考时,要以课本知识为本,对课本上的例题、知识点加以概括、提高和延伸,使之起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效果。在复习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例、习题的功能,深刻理解教材实质,挖掘教材内涵,利于课本辐射整体,实现“由内到外”的突破。在每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都有部分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特别是选择题与填空题,绝大多数是教材上的例、习题改编的,在解答题中也不乏有教材上试题的影子(或直接用教材上的定理或公式)。 由于全国卷无论是客观题还是解答题,整体要求较广东卷高,更应注重对“双基”的综合训练。2.重视“新增”内容,不忘“边缘”考点。 所谓“新增”内容是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的内容,主要指:函数与方程;算法初步;几何概型;条件概率;正态分布;统计案例;三视图;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理科的定积分等。据近年对试题的统计,新增内容在量的方面逐年增加。在命题的难度和变化方面也有所加强。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对于看起来“淡化”或“弱化”的“边缘”考点考查得较为频繁,如2010年课标卷Ⅰ文理科第19题均考查了“独立性检验”;2014年课标卷Ⅰ理科第18题考查了“正态分布”;课标卷Ⅱ理科第19题考查了“线性回归方程”等;2015年课标卷Ⅰ文理科第19题均考查了“回归方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全国卷与广东卷在“概率统计”与“统计案例”方面,无论是命题风格还是考试要求都有较大的差异,备考时需要高度重视。3.养成良好习惯,少犯“低级”错误。 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的,既必不可少也不困难。这就像打攻坚战时先扫清外围。 辅助解答是十分广泛的,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并写出相应的代数式,设极值题的变量并用以表示其它量,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并用以表示其它条件,进行反证法或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等。【信息请关注5184广东考试服务网,5184高考APP查询全国卷信息】。 纵观历年高考数学阅卷中因不良习惯而引起的失分现象,无不感到痛心可惜,因此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答题习惯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
2013全国高考数学题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圆 圆 动圆 与圆 外切并且与圆 内切,圆心 的轨迹为曲线 . (I)求 的方程; (Ⅱ) 是与圆 ,圆 都相切的一条直线, 与曲线 交于 两点,当圆 的半径最长时,求 . 【解答第1问】 圆 的圆心为 , 半径为 ; 圆N的圆心为 , 半径为 . 记圆 的半径为 ,则 ∴ ∴ 点 的轨迹是以 为焦点的椭圆,且 . ∴ 曲线 的方程为 . 【解答第2问】 如果以椭圆的左焦点为极点,极坐标方程为 当 , 值最大,且 的最大值为 . 相应的点 坐标为 . 圆 半径 . 圆 与圆 的公共切线共有 条. 的方程为: 这条直线与曲线 的交点为 , 相应的弦长为 若直线方程为 , 其与椭圆的公共点满足如下方程: 消元后得: 关于 轴对称,两条直线所对应的弦长相等。只要求出其中一条即可。 如上图所示,经过切点的半径与切线垂直。记切线 的倾角为 , 则 的方程为: 代入以上公式可得: 【提炼与提高】 高考命题的原则是: 「基于教材,高于教材。」 此题可以称得上是这方面的典型范例。 为了成功解答本题,需要闯过以下关卡: 第1关:根据已知条件求 的方程。 解答的关键在于:应用几何分析,得出动点 到 的距离之和为定值。这是一道课本题。假如考生认真对待教科书的习题,第1问不难得分。 第2关:当圆 的半径最长时,点 在什么位置? 从直观上看,可以猜出当点 在椭圆的右顶点,圆 的半径最长。但从数学角度来说,还需要加以论证。用椭圆的极坐标方程来论证,是效率较高的办法。 第3关:圆 与圆 的公切线有几条? 因为这两个圆相切,所以有3条公切线。其中一条与 轴垂直,斜率不存在。部分考生可能因为漏解而丢分。 第4关:求椭圆的弦长 弦长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典型问题,典型的解法是用韦达定理。笔者提供的解法有两个特点: 1)直线方程设为 . 这种形式包含了倾角等于 的情况,不包含倾角为 的情况。 2)没有使用 的具体值,而是带着参数计算,得出公式后,再代入具体的参数值,求出弦长。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人在考场上高度紧张,在计算 或者 值的过程中很容易出错;使用通用的形式计算,在平时多练习,完全可以做到又快又准。这一做法也算是一条考试的小技巧。 第5关:求公切线的方程 这里的关键是求出切线的倾角的正切(或者余切)。针对本题的具体情况,如果用代数方法,是比较麻烦的,但从几何角度分析,很快就得出结论。 总的说来,本题综合性较强。以有限的篇幅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直线与圆的关系』 『圆与圆的关系』 『求弦长的方法』 『数形结合,几何开路』 这样的题,就可以称为:地标性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