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虽然各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的具体形式不同,但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以知识模块为专题,对高中数学各章节主要内容或重点内容进行复习;一种是按照高中数学重要的思想方法为专题,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各类考题进行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复习。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的任务是:夯实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及基本能力,在解题能力、解题技巧上有所提升.还要弥补第一轮复习中的遗漏和不足(所谓查漏补缺),加深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弥补一些不足之处.所有这些,需要学生课外通过一定量的模拟试题的训练来实现,但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点拨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想高效而有效地进行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高考模拟试题的选择是一方面,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是另一方面。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便于指导技能操作,进行思维训练.经过解题复习.使记忆率达到95%以上。什么是重点?重点是指使用次数频繁、应用价值高、又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它们往往是在考试中每考必现的那部分,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那部分,也是知识网络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什么是难点?难点的一个方面是知识自身的,是一般性的、大家共有的;另一个方面是相对于考生个人的,是个体性的、因人而异的.一般性的难点往往是指概念比较抽象.易与其他概念相混,运用时易发生错误,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综合的知识、个体性的难点是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个体知识中的缺陷与漏洞决定的,这些难点老师一般没有时间仔细地讲,但它们又往往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拦路虎,给考生造成很大障碍,成为考生自卑的原因.每个考生~定要把自己学习上的难点找出来,予以特别重视。
高中数学高考
数学150分。高考总分数为750分。高考各科分值为:文科: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综合300分,共计750分。理科: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 综合300分,共计750分。1、高考科目。
高考共分为六个科目,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有文综和理综,当然有的地区不再区分文科和理科,采用自主选课的方式。但总分都是750分2、高考分数。
高考的语文、数学、英语都是必修课,这些科目的分数都是150分,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选择的,地理、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科目需要选择三门进行学习,这些选修课都是100分的满分。3、特殊情况。
我国大部分省份的高考满分都是150分,但是也会有特殊的情况,比如我国南方的江苏省就采用满分480的制度语文数学都是160分,英语120分,文科类的语文和理科类的数学分别另外设置附加题40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考是一项选拔性考试,高考是中国实施先行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重要性,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好的培养学生。
高考数学导数
我认为高考导数比较难。高考数学导数是我们高考的必考内容,而且考点占比很多,想要都吃透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题型无论怎么变,其实都万变不离其宗,都是有它固定的解题模板的。
掌握到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其实很重要,为什么说导数比较难呢,因为它常常和函数的知识联系到一起,也总是一起去考,导数题型的综合能力就比较强。可以根据以下查看自己所不会的;
1、单调性问题
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是导数的一个主要应用,解决单调性、参数的范围等问题,需要解导函数不等式,这类问题常常涉及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或含参数的不等式的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的求解。由于函数的表达式常常含有参数,所以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时要注意对参数的分类讨论和函数的定义域。2、分离参数构造法
分离参数是指对已知恒成立的不等式在能够判断出参数系数正负的情况下,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参数分离出来,得到一个一端是参数,另一端是变量的不等式,只要研究变量不等式的最值就可以解决问题。
3、利用导数研究切线问题
关键是要有切点横坐标,以及利用三句话来列式。具体来说,题目必须出现切点横坐标,如果没有切点坐标,必须自设切点坐标。利用三句话来列式:①切点在切线上;②切点在曲线上;③斜率等于导数。用这三句话,百分之百可以解答全部切线问题。4、导数在函数极值中的应用
利用导数的知识来求函数极值是高中数学问题比较常见的类型。利用导数求函数极值的一般步骤是:(1)首先根据求导法则求出函数的导数;(2)令函数的导数等于0,从而解出导函数的零点;(3)从导函数的零点个数来分区间讨论,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4)根据极值点的定义来判断函数的极值点,最后再求出函数的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