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浙江数学高考

理科高考总分是多少分?

目前尚未正式公布。

与2013年比估计不会有变化。

以下摘自:

浙江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

(一)考试类别及科目

7.实行分类考试。

(1)文理科考试科目分三类设置。

一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自选模块;

二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

三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二)分值

12.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满分各为150分,其中英语笔试满分120分,英语听力考试满分30分;综合(文/理)满分300分;自选模块满分60分;技术满分100分,由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科目成绩按各占50%的比例合成。

13.考生文化成绩总分按报考(含兼报)的不同考试类别分别合成。文理科一类为“3 综合 自选模块”的总分,满分为810分;二类为“3 综合”的总分,满分为750分;三类为“3 技术”的总分,满分为550分。

2014浙江数学高考

四川何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刚刚,有了最新消息!

(图据川观新闻)

另据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账号12月11日转发四川日报的消息:“从2022年开始,四川省普通高中将开始使用新教材,2025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将面临“3 1 2”高考新模式。”

(图据人民资讯)

从2022年开始,四川省普通高中将开始使用新教材,2025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将面临3 1 2”高考新模式。12月10日,“推进双新实施建设学科高地"研讨会在成都七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一线校长教师齐聚成都,围绕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发展展开讨论。专家表示,课堂是“双新”改革的主阵地,今后,学生应该成为课堂上最勤奋的人,而不是老师从头到尾“唱独角戏”。

下面给大家讲解新高考“3 1 2”模式中的赋分制,帮助明年新高一学生及家长提前了解,为选科做准备!

“3”:语文、数学、外语3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物理或历史必选一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任选2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也就是说,涉及到“等级转换赋分”的科目,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这4门要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总成绩。

赋分制的含义

新高考下实行等级赋分,让选择同一科的同学进行对比,然后赋分,这样有利于解决因试题难度不同而导致的不公平。

大家首先注意两点:

1.等级赋分制不是按照考生的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遵循“原始分数——百分比例——等级——转化分数”的等级赋分路径。

2.等级赋分由相关主管部门自动完成,大家在查询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时,看到的已经是赋分后的分数,不需要大家自行换算。

具体换算过程:1.固定的比例及对应的等级、赋分区间。

以实际参加该科选考人数的成绩为基数,将各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以上的5个等级及各等级对应的比例及赋分区间是事先设定的固定规则,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例1

某学科原始分前15%的考生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95分,则该学科A等级的原始分区间为【100~95】。

已知A等级赋分区间为【100~86】分(固定不变),

也就是说,原始分【100~95】的考生为A等级,赋分后最终成绩为【100~86】分。

例2

某学科考试成绩最后2%的考生最高分为20分,最低分为5分,则该科目E等级的原始分区间为【20~5】。

已知E等级赋分区间为【40~30】分(固定不变),

也就是说,原始分【20~5】的考生为E等级,赋分后最终成绩为【40~30】分。

极端地讲,假设这个区间某考生原始分为5分,赋分后也能拿到30分。

2.等级转换的具体公式:

其中:

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T1、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

T表示转换分。

考虑到高考分数都以整数呈现,故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需要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例1

假设小淘同学政治学科原始分为75分,

再假设政治学科B等级原始分区间为【82~61】,

则小淘同学政治学科为B等级;

下面进行赋分换算:

B等级的赋分区间【85~71】(固定不变),

那么小淘同学赋分后分数为:

解得,T≈80.33;四舍五入后小淘同学政治学科最终赋分成绩为80。

例2

假设小淘同学地理学科原始分为75分,

再假设地理学科B等级原始分区间为【88~75】,

则小淘同学地理学科为B等级;

下面进行赋分换算:

B等级的赋分区间【85~71】(固定不变),

小淘同学考了B等级原始分区间的最低分,

所以小淘同学地理学科最终赋分成绩为71。

关于赋分制的其他问题

Q:

为什么要采取等级赋分制?

等级赋分能够较好解决学科之间分数不等值、学生选考科目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参加高校招生录取的问题。如果以原始分呈现考试成绩,会带来学科间不公平问题;等级呈现方式则使得不同学科考生因等级划分而保持了成绩相对均衡,学科间试题难易差异等不公平因素可以被较好消除,使得不同科目之间成绩可以相加。

Q:

高考选考科目可以知道卷面的原始分数吗?

高考公布的分数为赋分之后的分数。

Q:

赋分和选考人数有关吗?选考人数越多越容易被赋分?

考虑赋分因素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类情况︰学霸选考越集中,成为炮灰的可能性越大;试题难易程度:试题难度越简单,学霸区的炮灰就会越多。试题越难,学霸越容易和其他人拉开差距,考上名校。赋分模式下,选择人数越多,赋分结果就越趋于合理,选择人数越少,偶然性就会越大。赋分制度下不仅要求考生考虑自身的成绩,还要考虑本省其他竞争者的成绩。Q:

赋分制下,如果某一门选考人数特别少怎么办?

这一现象在首批试点的浙江省有出现,采取的措施为设置最低保障基数,当选考人数少于“基数”时,则按照基数人数进行赋分。

Q:

新高考改革下,考生交白卷也有60分的成绩?

新高考改革采取赋分制,最高100分,最低30分,如果考生交白卷,实际卷面成绩0分,选科目成绩被排到E等级。那么在等级赋分后,任选科目每科最少也有30分会被计入总成绩,两门任选科目即60分。

Q:

新高考改革,选择纯文组合,除了专业选择受限,赋分会吃亏吗?

纯文组合的专业覆盖率偏低,但是赋分的高低主要跟排名有关系,考生如果文科排名很靠前,也有被赋予高分的可能。

Q:

新高考有赋分,大学录取的分数线会提高很多吗?

不一定,决定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因素是考生的投档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新高考中虽然实行了赋分,但是是所有学生都参与赋分,形成的高考总成绩是不影响录取分数线的。

Q:

考生考多少分才能被赋满分?

新高考改革选择等级赋分制,赋分主要看排名,考生排名在前1%,基本上都可以被赋予满分。

Q:

新高考实施赋分制,赋分制的合理之处体现在哪?

一是解决了选考科目之间分数不可比的问题;

二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考生的成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满足高校人才选拔的需求。

Q:

历史类考985 211的分数,会比物理类的高吗?

不一定,具体的要看每个学校的专业实力,投档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Q:

影响考生赋分成绩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考生赋分成绩的因素包括学生排名、选考学生层次、学科及试卷的难易程度、选考人数等。

Q:

为什么新高考后很多文科生考高分?

以往文科因此题目较主观的原因,很难得高分或满分,但赋分之后,将成绩分布在各个区间,成绩整体比以前高。

Q:

选择冷门学科,在赋分上是不是更占优势?

赋分的高低主要受考生排名的影响,选考人数越多,赋分结果就越趋于合理,选择人数越少,偶然性就会越大,冷门学科选考的人数可能较少,但是能不能被赋予高分还是看考生的实际排名,是否有优势无法准确衡量。

9月15日,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七省(区)发布了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七省(区)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正式启动。截至全国已经有21个省份分四批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七省(区)自2021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即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4年高考不分文理,实施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模式。

根据公开消息,还未进行高考改革的省区有: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新疆、西藏、四川、云南、青海、宁夏。

陕西明确将于2022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在普通高中同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2025年全面实施新高考。

和今年9月七省(区)公布的新高考实施方案一样,四川也将采用“3 1 2”模式。即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750分。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首选科目历史、物理2选1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选2,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全国各省份分阶段稳步推进。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加入第二批试点行列,并在2020年迎来首批“3 3”模式的新高考考生。2018年,第三批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省市,采用的是“3 1 2”模式,并在今年迎来新高考首考。根据《中国教育报》消息,2021年是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同步推进的一年。高考综合改革启动实施,意味着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加多元的考试选择,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机会。

由于是新政策,很多家长朋友并不清楚3 1 2高考制度如何实施、等级赋分制如何折算、志愿如何填报及录取等。

高考是关于孩子一生命运的大事,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新高考政策,下面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长图。

以安徽为例,高考综合改革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从2024年起普通高校将按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录取学生。

来源:川观新闻、人民资讯、中国教育在线、自主选拔在线等。

声明:“成都名校初升高”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处理。

2014浙江数学高考卷理科

2014年浙江高考试卷评析:理综物理评析1:物理学科组“重视基础、突出思考、联系实际、注重探究”是2014年高考物理命题的总思路。在命题中,力求体现新课改理念,力求做到全面考查知识点,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试题力求稳中求新,控制难度,强调区分度。一、重视基础,回归教材第14、15、18题的素材均来自教材,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第22题用伏安法测电阻,考查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引导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更多关注教材、重视实验。二、突出思考,考查能力第19、20题通过常见物理情境的设计,对考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第16题考查天体运动的规律,要求考生在思考中估算,避免繁琐运算。第23题第3小题要求考生根据“靶上只有一个弹孔”的现象,思考形成现象的原因,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三、联系实际,重视运用倡导“让物理走进生活,让生活体现物理”。第17题把生活中船的浮动与简谐运动联系起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第24题的素材来源于工程实践中的测速传感技术,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四、注重探究,引导创新第 21题在学生实验“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究两根弹簧的形变量与弹力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能运用基本实验技能探究新情境下的物理问题。命题关注科技前沿,引导创新。第25题取材于航天技术中的离子推进器。为了便于考生建立物理模型,试题对离子推进器做了合理的简化。各小题的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分析建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评析2: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沈启正富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特级教师 何文明今年物理试题基于核心知识,彰显能力立意,注重实验探究,强调新情境应用,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引导物理教学中摒弃题海战术有积极的意义。试卷梯度分布合理,难度适当。一、常规模型透新意第 14、15、18题等素材均来自教材,第16、19、20题虽是常规模型,却透射着新意。例如第16题考查行星的多卫星运动规律,虽似常规却融入了估算环节;第19题则把常规的斜面问题与点电荷的相互作用相结合;第20题用电流随时间变化图象考查运动、力和功的概念。这些试题彰显了重视基础,突出思考的命题思路。二、实验探究显变化第21题是根据学生实验“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改编的,但两根弹簧的串接却增加了探究味,使学生无现成模型可套,只有深刻理解原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才能正确应对这一变化。第22题用伏安法测铅笔芯电阻的实验同样也融入了新元素。电流表的内、外接法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本题看似常规,但用所测数据点绘制的图线作对比却不落俗套。三、情景多样涵盖广试题研究视角新颖,涉及生活、生产与科学实践的多个层面。第17题分析游船随波浪起伏时游客能够舒适登船的时间,第23题研讨装甲车的运动学问题及机枪射击的弹孔位置,第24题探求发电测速装置中的铝块速度及机械能损失的问题,第25题以太空飞行器的动力系统为背景,思索如何提高离子推进器中氙气的电离效果。素材看似上天入地,但深入分析便会发现这些问题全部来自最基本的物理模型。试卷计算题各小题的设问由浅入深,梯度设置合理。例如第23题第(3)题要求考生根据“靶上只有一个弹孔”的现象,思考形成此现象的原因,考查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第25题的第(3)、第(4)题考查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化学评析1 :化学学科组2014年理科综合化学高考试题的命制遵循“科学、公平、准确”的原则,按照《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一、力求稳定落实双基试题的命题风格、题型结构、呈现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客观题重点考查了化学学科素养、实验基本原理和操作、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无机离子的推断,有机物的性质、检验和转化等。主观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的推断、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等。二、突出主干 体现应用试题内容的选取始终围绕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但试题背景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时代性及实际应用价值。如氨氮废水的处理,电动汽车中的储氢电池,饮用水的消毒,燃煤中固硫效率的提升,营养品葡萄糖酸钙的制备,药品普鲁卡因的合成等。三、坚持原创 杜绝题海本卷所有试题均为原创,立足于应用中学化学涉及的知识、原理来解决问题。试题取材新颖,以能力立意。不仅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检验考生吸收、整合、应用信息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考查方式避免了题海训练,引导中学课堂教学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方向转变。四、设问多样 层次分明试题重视分层选拔的功能,不仅客观题难度系数有梯度,而且主观题更是通过多种设问方式,考查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各大题入题容易,但随着设问的深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逐步提高,满足高水平学生的挑战欲望,兼顾了中学分层施教和大学的分层选拨。试题重视基础,关注能力,取材考究,立意鲜明,难度适中,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评析2:富阳中学 特级教师 董 君杭州第二中学 特级教师 张永久2014年浙江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在紧扣考试大纲的前提下,在题型结构、呈现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均基本保持了往年的命题风格。试卷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区分度好。在考查中学化学核心知识、学科特点和方法的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学科能力。在稳定中见创意,于细微处见特色。一、 注重化学学科的整体知识的考查试卷客观题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物质性质、基础实验、学科方法和知识应用等多角度考查了化学学科素养、实验基本原理和操作、元素周期表、有机物性质、电化学、溶液化学及离子的推断等内容。主观题考查了无机物组成的推断、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及有机化学等。二、 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与时代性试题背景在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时代性及实际应用价值的开展了对中学化学主干知识的考察,如光解水与电解水的经济性比较、用氨氮废水的处理考察氧化还原与电解的基本知识、通过单细胞检测技术考察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和浓度计算问题、用储氢电池考查电化学基本原理、以饮用水消毒为背景考查溶液化学平衡问题、以雾霾为背景考查了离子的重要性质及鉴定、通过燃煤固硫效果的讨论考查化学反应基本原理、以营养品葡萄酸钙的制备和药品普鲁卡因的合成为背景,分别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有机物的性质与相互转化关系。三、 以能力立意多角度考查化学思维与方法试卷问题设计角度多样、层次鲜明,既符合化学逻辑思维,又符合学生的应试心理。在考查化学知识、原理和应用方法的以能力立意,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创新意识与学科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题海训练的弊端,对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2014年的化学试卷题量适中,难度合适,区分度好。具有较好的分层选拨和教学导向功能。 生物评析1:生物学科组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的命题依据是《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知识点考查不超过“2009版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试题要有合适的难度和区分度,既有利于高考选拔,又有利于中学教学。要在考查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凸显能力考查。要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不考偏题怪题。要理论联系实际,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要体现浙科版教材特色和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推进高中课改。一、难度适中,稳中求新试题的难度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找到平衡:一是高校招生与中学教学之间的平衡;二是中学教学与学生负担之间的平衡。试题难度与往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以避免对中学教学产生较大的干扰。试题力求稳中求新,如试题的素材可来自教材,而问题设置要有创意;在评分细则的制订上,力求更科学更合理。二、考查主干,提高效度生物学科领域众多,知识体系庞大,知识更新较快。因而,在高考命题中,要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避免偏题、怪题,避免超纲。主要考点保持相对的稳定,包括细胞代谢、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遗传规律与分子基础、生物的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等,从而提高考试的有效性。三、加强综合,提高信度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生物学科题量有限,为了提高考查信度,命题力求加强学科内综合。通过知识点的章节间联系、模块间联系加强学科内综合。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和非选择题的不同小题,尽量涉及不同知识点。注意考点的模块间平衡,考点数目的安排既考虑到高中生物教学的课时安排,又考虑到知识内容间的逻辑联系及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考查。四、突出能力,助推教改理科综合能力考试强调在知识考查的基础上,突出能力考查。生物学科的命题要围绕四大能力进行,即理解与表达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试题应强调考查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念,试题情境尽量来自生产、生活和科研实际,并通过图表增强试题的情景性。突出能力考查,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转变教法和学法。要引导中学生物教学关注知识内容间的逻辑关系,重视学科知识对生物学现象的解释、重视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有助于生物学素养的提高。评析2: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特级教师 张庆勉宁波鄞州中学 特级教师 赵沛荣今年我省的理综生物试题基本延续了近年来的命题风格。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强调综合,稳中求新,能力立意,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选拔功能。1.突出主干,注重教材与学科素养。命题紧扣《考试说明》,突出重点和主干内容,重视基础知识考查,考点分布和比例分配合理。试题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试题题干简明,表述严谨,设问指向明确,许多考点来源于教材,如第1、3、4、32题等,体现了浙科版教材的特色。2.重视能力,突出实验与信息获取。能力考查涵盖了考试说明的四种能力要求,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运用图表进行表达的能力和对教材概念的准确把握。淡化死记硬背内容。试题背景取材新颖,图表丰富,注重能力立意,尤其是实验探究、信息获取、逻辑思维、推理分析能力的考查,彰显生物是实验科学的特点和浙江命题特色,如第31题,实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3.联系实际,强调多知识点的综合。试题背景联系科技、生产和生活实际,重视综合能力的运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2、3、4、30、 32题。试题主题明确并多角度地考查学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灵活运用及知识迁移能力,增加知识点考查的覆盖面,如第30、32题。试题强调学科知识综合,不仅考查考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查了考生知识的宽度和广度。4.稳中求变,有利于高中课改。试题基本延续了去年的命题特点,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稳定与发展并举,既保持稳定又有所创新,试题层次分明,区分度好,问题设置有创意。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促进教法和学法的转变。体现了深化课改的精神,有利于高中课改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