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省新高考政策如下:“3 1 2”

江苏省高考加分政策

“小高考”,江苏省这个特殊的设计将在2021年高考中消失,和其他省份一样,所有江苏高中生需要通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或类似的名称),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会考”,通过了这个考试,高中才能顺利毕业,同时才拥有参加高考的资格。但是注意3点:这个合格性考试难度通常是较低的,而且成绩体现只有合格与不合格,的是这个考试的成绩不会计入到高考中(这也是与小高考的差别)。

江苏新高考政策为必考 选考制,选考采取“3 1 2”制度,3即语数外3科必考,1为物理、历史2选1,2为地政化生4选2。还有一点变化是:所有科目都当年有效,而且统一在当年夏季高考中进行考核。

新高考分值也有“很大变化”,之所以加引号是所谓的很大变化实际上是江苏新高考分值变为和其它绝大多数省份一样的750分制:语数外3科满分各150分,物理/历史满分为100分(原始分),再选科目满分各100分(赋分)。

伴随着选考制度一起诞生的还有赋分制(必要性、原理可以参见原始分、赋分制?究竟哪种方式才能实现的公平?),由于江苏采用3 1 2选考制,根据规则“3和1”均采用原始分(即卷面分)计入总成绩,而再选科目(也就是“2”)采取赋分后计入总成绩。赋分方法如下: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 A、B、C、D、E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 15、35、35、13和 2,从而将考生的原始分转换成了等级。

将 A至 E 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对应转换到 100~86、85~71、70~56、55~41 和 40~30 五个分数段,得到考生的转换分,从而将考生的等级转换成了等级分。

江苏省高考加分政策有哪些

1、江苏近三年高考享受照顾性加分的考生都在2000多人,2014年人数为2140人,这些考生中大多数人获得加分的原因是源自少数民族身份,为2065人。归侨和华侨子女的人数也占据了较大比重。2、 竞赛类加分和国家二级运动员最饱受质疑,也是各省加分政策“瘦身”的重点。江苏省早在2006年就取消了国家二级运动员考生和省级奥赛及科技创新一等奖考生加10分的政策,此后在奥赛加分和保送环节的政策更是逐年收缩。2014年除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遴选参加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其他获得奥赛各等次奖项的学生,包括数、理、化等6门学科,不再具有高校保送资格。奥赛省赛区一等奖学生,不再具备高校保送和高考加分资格,这也意味着,高校保送政策就此“关门”。

江苏省高考加分政策2019

自2019年“见A加分”政策已取消。

江苏省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将于3月16日-17日举行,全省共设考点241个,考场11536个,全省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为34.25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从本次“小高考”开始,“见A加分”政策将正式取消。根据相关文件,从2019年起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做部分调整,必修科目的成绩呈现方式由原来ABCD四个等级调整为合格、不合格两种,同时取消“见A加分”政策。江苏高考细则: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8年起,江苏省实行“3 学业水平测试 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

“3”指语文、数学、外语,语文160分,文科加考40分加试题、数学160分理科加考40分加试题、外语120分,满分480分。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为: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7门科目,各科原始满分为100分。

考生需参加未选为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5门必修科目,其中信息技术只作为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按原始得分实行合格与不合格评价,60分及以上为合格,其余为不合格。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江苏高考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