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分值分布

16道,每道5分,共80分。占总分的大半。送分题、基础题较多,以书上性质、公式的运用为主。

集合、复数:默认送分题。

平面向量:能建系尽量建系做。

计数原理:以二次项定理与分配问题居多。

统计与概率:可能会在读题上挖坑。

其他:命题、各章基本概念、计算(不等式或者比大小)……

中高档题会以几何或函数为主,可能会考新定义题。

几何:解三角形、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函数:函数(指对幂、正余切)的性质(单调奇偶对称周期)与图像(识别和变换)、简单求导、构造函数(常见于指对数比大小)。

新定义题:近年来高考的趋势,题干给出一个新的定义(高中课本里没学过的),然后让你利用其解题。难度一般都不会太大,只要严格按照题干描述一步一步做就行。

相对来说选填技巧较多,注意对答题时间的把控,争取做到又快又准!

解答题

6道,每道12分左右,共70分,涉及板块比较固定,一般3基础2中等1难。(新高考取消了选答题,6道都是必答题)

数列:数列知识点比较集中,通常高考不会与其他知识点交叉。基本就是考一问求通项,二问求和,最值问题出现频率较低。

三角:三角涉及的板块很多,但恒等变换是基础,基础公式必须熟练掌握。通常以解三角形为主,有时会掺杂一些三角函数的知识点。

解三角形:通常一问边角互化,二问平面几何计算。(也有可能考几何计算。)

三角函数:注意恒等变换的应用及正弦型函数的性质。

统计与概率:这部分知识点很杂,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除了涉及排列组合的概率题都不难(大部分也可以通过暴力穷举解决),公式什么理解了会看图表就没啥问题。

以上三道常在高考中作为基础难度题出现,想上90必须熟练常规解题思路,形成规范的解题流程,争取读完题马上有思路。(严禁读完题原地发呆!!!)

中等题通常由两道几何题担任:

立体几何:立体难在空间想象能力,很多同学看不懂图。通常一问垂直平行的证明;二问求空间角正余弦。

解析几何:解析的知识点很多,难点在如何将题设条件转化成等量关系。背景以椭圆、抛物线为主(江湖传闻不考双曲,但八省联考打脸了)。通常一问通过曲线性质求方程或离心率;二问以考察与直线位置关系为主。

这两道几何题二问的计算量都不小,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做题慢的同学会面临时间不够的尴尬。想冲120的同学要注意练习计算的准确率,以及总结一些计算技巧,争取一遍就能算对。

(真正在考场上第一遍算错,基本就没机会算对了,除非你心态真的特别好。而且心态一般的同学不建议做一道检查一道,很容易卡某一道题上被直接带走。)

高中数学的大轴,导数:导数真的很难,但基本的公式该记还是得记,因为选填也有可能考。一问没思路的话就上去求个导肯定没毛病。二问不多说了,大家自己慢慢体会吧。

公布高考分数线

6月25日左右。

高考成绩一般在考后15天到20天左右出来,2022年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在6月25日前后,各省公布时间略有差别。

高考录取分数线,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该分数线,每年高考结束后,由省级教育招生主管部门统计后公布。高考录取分数线分为本科线,专科线。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投档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划定本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各校的投档人数是根据各校在本省录取人数的1.2倍投档,投档以后学校招生办从这1.2倍中以分数和志愿为主,参考学生档案中的其他信息,按计划内人数录取,其录取的学生中最低分就是该校的录取线。

根据最新消息,2022年的各地高考考试时间依然在六月7、8号进行,新高考时间已确定安排在6月7日至9日进行,通常情况下,高考成绩会在高考后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出来。

全国高考成绩公布查询时间每年都在6月24日-27日左右,考生可通过各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高考成绩可以通过招生考试网查询。

高考录取查询方法

第一种方法:根据每一个考生所属的省份,然后在本省份的高考招生考试网上查询,找到高考招生考试网的“录取查询”一栏后,点击进去,然后输入考生的身份信息就可以进行查询了。

第二种方法:就是进入每一个考生所填报的学校的网页内进行查询。打开一个网页,输入该校的名字,找到高考查询的字样,然后点击进去,根据上面的要求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就可以查询了。

第三种方法:这是相对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考生所填报的学校的招生办事处打电话进行咨询,然后根据招生办所问的问题,将自己的身份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告诉招生办的人员,然后招生办的人员会直接将录取情况告诉你。第四种方法:考生也可以拨打自己所属省份的高考分数查询的官方电话,然后根据里面的语音提示输入相应的信息,然后电话中就可以直接恢复自己的高考录取情况了。

高考数学平均分

以下为近几年全国高考数学平均分(满分150分):

- 2020年:72.41分

- 2019年:72.62分

- 2018年:73.57分

- 2017年:71.63分

- 2016年:73.80分

- 2015年:72.33分

- 2014年:71.69分

不同年份的高考难度、命题风格等均不同,因此平均分的高低不能只看数字,也要结合各种因素考虑。

高考数学是中国高中阶段的数学考试,主要涉及代数、几何、函数等数学内容。高考数学的成绩在高中生的升学和考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除了高考外,各省份的高考数学题型、难度和分值也可能有所不同。

除了平均分外,数学考试还会发布分数段等相关数据,用来反映整体得分情况和分数分布情况。

高考数学命题趋向多样化,强调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考核。也越来越注重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试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考数学考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定理和应用能力。单项选择题是一道题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不定项选择题就有多个正确答案。

非选择题则包括填空题、解答题和证明题。填空题主要考察能力,解答题主要考察计算与分析能力,证明题则考察学生的数学证明能力。高考数学对解答题和证明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要求考生善于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的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建议考生在备考高考数学时,重视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注重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尝试通过课外阅读、实验、应用数学建模等方式扩展视野,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