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福建省教育厅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福建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政策解读》的文章,文章明确表示将在2026年起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福建省本次高考加分政策调整主要有两方面:
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考生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加分分值从2021年起从10分调整为5分,可面向所有高校投档时使用。
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从2021年起从10分调整为5分,加分对象调整为全省19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等少数民族考生。其中2021年至2023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可面向所有高校投档时使用;2024年至2025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仅面向省属高校投档时使用。
该文件还规定,2026年起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多地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进行调整规范
除福建外,多地已经宣布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
安徽
2020年9月,安徽发布高考加分政策调整:自2022年起,取消两项地方性加分项目,其中便包括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即全国性加分项目“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以外的“侨眷和港澳同胞及其眷属”。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2020、2021年符合两项地方性加分项目条件的高考考生仍具有加分资格,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安徽省省属高校招生。江西
2019年12月17日,江西省印发《江西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的实施方案》,其中规定,对经省政府批准的民族乡(贵溪市樟坪畲族乡等8个民族乡)和按法定程序批准且经省有关部门向社会公示的民族村(铅山县陈坊乡长寿畲族村等82个民族村),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实行3年过渡期,即2020-2022年过渡期内加5分不变,自2023年开始不再加分。辽宁
2020年1月,辽宁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辽宁省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实施方案》,也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方面,喀左、阜新、新宾、清原、凤城、岫岩、宽甸、北镇、本溪、桓仁县的少数民族考生,从2023年高考起,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4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从2026年高考起,取消该项高考加分政策。天津
天津市则将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照顾调整为优先录取。据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消息,自2023年高考起,“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天津市属高校时增加5分投档”的政策调整为“在本市所属高校录取时,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山东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官方网站消息,山东高考在2017年起就已经取消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
湖南、广西、海南、贵州等多个省份也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进行进一步规范,缩减加分分值或实行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年限三重认定。
湖南要求,自2023年高考起,对考生申请享受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资格条件实行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年限三重认定(“三统一”),即具有湖南省同一县(市、区)高中阶段3年完整户籍、学籍且连续3年实际就读的考生,方可按相关政策规定享受少数民族加分,不符合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年限“三统一”要求的考生,不享受该加分政策。
为什么取消少数民族加分?
在山东和安徽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后,有关部门的解读是:在山东、安徽等省,没有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般为民族村、民族乡,且数量不多。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只有5个民族乡镇,365个民族村居;安徽省也只有10个民族乡(农场),135个民族村。即便是民族乡、民族村,少数民族人口整体占比并不高,有的民族乡、民族村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还不到30%。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高考加分照顾,主要目的是落实国家民族政策及对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区域给予适当补偿,促进社会公平。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近年来绝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孩子也能接受到一样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少数民族与汉族高中生在同一所高中或者一个班级读书,仅仅因为民族不同,就享受高考加分政策,这样显然不公平的,不合理的,高考的公平也受到了伤害,也对汉族学生造成了逆向的歧视。
高考加分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人才,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然后通过人才来反哺经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高考加分,最开始是因为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现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政策支持,发展特色旅游、特色经济等,已经摆脱了贫困的状态。也就是说,并非所有贫困地区都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并不一定是贫困地区,所以这种加分政策势必需要进行改变。
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本身就有漏洞,给了很多人钻加分制度的空子的空间。比如小升的一个同学,父母都是汉族,但通过一系列操作,将自己的民族成分改成了少数民族,通过高考加分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学校,羡煞一众同学。
网上流传的一个贵州省2018年高考加分情况表显示,2018年贵州高考前20名中,少数民族占据了15名,而且他们就读的学校,也并不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学校。这也就是说,当年清北两校在贵州招生的大部分名额,将可能被这些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少数民族学生把持,对于汉族学生来说,造成了反向的不公平。写在最后
在教育资源大体相同的时候逐步减少加分,甚至取消少数民族加分,才是新的教育公平。
其实现在教育的不同和差异,更多在于农村地区和城市学生受到的教育,在于父辈阶层不同导致所接受到的不同教育水平。
教育公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重道远,而且本身是没有绝对公平可言的。
提高社会流动性、解决社会不公平的途径之一——改善教育计划的可实施性、质量水平以及覆盖范围,促进教育和终身学习。
提升乡村教育水平,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才是努力的方向。
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原因
少数民族加分的话题很久之前就已经引起关注,看来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非常的丰富,今天我们也一起来聊一聊,为什么我们的贵州一些地区逐步取消少数民族加分这一项目 !贵州少数民族非常多
贵州省是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少数民族十分多 ,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且少数民族的种类也很多 。以前为了提高少数民族的就学率 ,使整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被提高,让其跟上汉族的水平,国家出台一个少数民族加分的项目 ,让初中以和高中毕业的学子能够在毕业季的时候在原来的分数上加上10分或者20分的少数民族分数 ,提高他们在各个学校的就学概率 ,那确实让很多少数民族的学子有了机会上大学 。可是近年来 ,贵州几乎各个地方都是少数民族 ,实质上教育已经出现了垄断 ,基本上本省的学子就在本省就学,很少有学子到其他省份就学,因为这非常的困难 。如果继续使用少数民族加分的话,这已经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效果 。体现一种不公平的理念
贵州地区大部分人都是少数民族,但是汉族人也存在一部分。很多汉族人因为少数民族的加分项目而在高考的时候落选了,这对于他们来说非常的不公平 。所以他们就跟教育部反应,确实这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深思的事情 ,因为这是一个公平的时代,就算是少数民族也应该凭自己的实力去考上这个学校,毕竟大家也没有什么智力上的差别 !为了体现教育公平的理念,大家似乎已经觉得少数民族加分项目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我相信制度是活的,当整个社会需要这样的制度的时候,它的存在才是合理的,而当整个社会已经不需要这样的一个制度的时候,我们应该少数服从多数,并且要以一种公平公正的态度去面对这样的一个决策 。
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天津
天津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2022如下:
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天津市属高校时,增加5分投档。申报人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和户口页,以及与考生同一民族的父亲或母亲的身份证和户口页,由各区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集中审核后,报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自下一年高考起,该项政策调整为,在本市所属高校录取时,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于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从“四区”(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包括自治州(盟)自治县(旗)等,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面向本市所属高校投档时,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天津其他高考加分政策:
1、烈士子女,增加20分投档。申报人须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由各区招生办公室审核。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增加20分投档。申报人须提供立功的证书、证章,由各区招办审核。
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增加10分投档。申报人须提供本人户口页、退役证书,由各区招办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