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意义和影响:突破传统育人模式、给学生更多自主权。1、突破传统育人模式。

高考改革的意义(高考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能力水平强的人才,改革之路确实需要更漫长的调整,突破各种局限迎接各种挑战,才会让改革的政策更为合理,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全面激发,自然就会给社会增添更多的人才,让高考发掘更多的综合人才。2、给学生更多自主权。通过新高考改革,让考试变得更加公正公开,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还能更深入挖掘综合水平更强的学生,这个对学生来说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都会有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高效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条件,给社会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新高考改革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政策落实,也并不单纯是家长和学校要关注的问题,而是要让各界参与到高考这个流程中的不同个体,都要积极响应新高考的政策落实,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深入到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中,让高考的传统形式发生改变。新高考改革给高中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1、优势: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喜欢的高校和专业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三门选考科目。2、挑战:以浙江省为例,3门选考科目,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任意选择组合。这样的组合排列达到了35种,这么多的选择给学生选课和高中安排课程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导致某些高中只限定了几种选择,开设几种课程,学生只能在这几种选择中选课,否则无法开课。

35种选择形式,造成学生选课并非从兴趣和爱好的角度出发而选择,他们会从科目的难易程度出发。浙江省2017年公布的高考选科科目发现,物理是满足高校专业选科要求覆盖率最高的科目,达到了91%的覆盖率。但是学生在选择的时候,都避开了物理。从杭州市2016年10月公布的选考数据发现,选考最多的是化学,然后依次是地理、历史、政治、物理、生物、技术。

高考改革的意义所在

新高考改革后,要求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就要决定科目和发展方向。但是这个时候学生可能还是比较迷茫,根本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选科肯定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的结果是物理被很多学生抛弃,因为物理难,所以学生不愿意选择。这也可能是实施考试选拔模式的一个因素。文理不分科目后,数学无形中为有文科倾向的学生增加了难度,文科生需要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所以在这样的政策下,成绩好的学生容易负担小,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既然当前高考改革暴露出一些弊端,改革的意义何在?高考改革的意义:新高考改革打破了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现象。目的确实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促进教育的公平正义。虽然改革的目的性很强,但具体的实施过程还需要不断探索。新高考调整了高考科目,扩大了学生对考试科目的选择。随之而来的是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以满足学生对学科和课程选择的要求,让学生尽快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找到自己的优势。增加了考生选择考试和选择学校的权利,如外语考试两次,选择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学生综合评价和自主招生都有一定的优势。新高考改革取消三本,合并录取批次,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或高校专业群志愿。既促进了高校的平等竞争,拓展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又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将兴趣与高校和专业的选择结合起来。新高考改革虽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从科目选择模式的调整上,我们可以意识到高考改革正在不断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的不足,还有一些省份还没有开始高考改革,所以未来制定更好的新高考政策是非常有可能的。

高考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恢复高考的教育意义与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恢复高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考是国家教育考试,恢复高考在教育方面的意义和影响更为直接。

一是促进学习积极性。高考制度的好处之一是成功与否主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必求别人,因此高考能够促人向学、催人奋进。

二是提升教育水平。恢复高考迅速提升了教育水平,进而保障高校生源的水平和高等教育质量。

三是为改革开放准备了人才。恢复高考所恢复的不仅是参加了那场考试的570万考生的信心与希望,它还使数千万知识青年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恢复高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场“教育复兴运动”。恢复高考选拔培养了一大批刻苦钻研、富有创造力和求学精神的人才,造就了77、78、79级这三届被后来称作“新三级学人”的近百万大学毕业生,这些学子在大学毕业投身社会建设后,迅速成长为支持改革开放、经济起飞、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其中有不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后来20世纪80年代陆续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校深造毕业的大学生,许多都是有理想、有抱负,具有使命感和英雄主义的青年人才,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恢复高考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概括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善社会风气。恢复高考后,招生采用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使原来盛行“走后门”的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净化了社会风气。恢复高考的最大社会意义就是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改善了社会风气,使中国社会从此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从此,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意识,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信念,不仅向整个教育生态系统蔓延,而且逐渐扩展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

二是促进社会流动。表面上看,高考不过是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它的社会作用却远远超出考试、招生、教育。就其本质而言,高考是由国家主持的、对年轻一代完成基础教育任务之后,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基础性社会分工。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凡通过高考进人高等学校的,毕业后即成为脑力劳动者,农民即转为城市居民,年轻人高中毕业后,高考是他们一生中决定性的第一步。这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高考、每年高考都像盛大节日一样的根本原因。高考能够改变命运,使许多人跳出农门,成为“准干部”身份的大学生。在当时,高考可以改变人的身份和地位,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相当强大。许多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以及在工厂劳动的青年,从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直接上到大学,变化的幅度相当大,毕业后多数走上重要岗位,许多人日后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恢复高考在当时犹如一声号令,使全民的精神为之一振,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它荡涤了“读书无用论”“唯成分论”的浊流,为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地吹来了第一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风。恢复高考是拨乱反正的重要举措,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走上健康的轨道,在使中国社会由乱而治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青年从迷茫、躁动、灰心转为积极、冷静、向上,社会秩序得以恢复,中国社会得以重新走上正轨。从此,高考一直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功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