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考时间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合格考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中阶段相应课程教学任务结束时进行,首次考试安排在高一下学期末进行,高三上学期末完成。
这次体育法修订,规定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所在周为体育宣传周,学校必须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学校应当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把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作为修法重点,在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促进体育资源开放共享、推行全民健身等方面作出诸多规定。法律还把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3年开始,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但也并没有明确体育考试的成绩要纳入高考,所以不能说高考必须考体育。教育部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全面启动体育纳入高考研究计划,这也预示着不久的将来,体育课也将被纳入在高考中,学生和家长要提前做好准备。
公办体育大学有哪些
体育二本公办大学有哪些学校如下:

1、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是一所以教育学为主,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协调发展的、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立普通本科院校。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夺得古典式、自由式、中国式三项摔跤冠军。
学校现有17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医学6个学科门类。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体育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体育学学科前5%,获得并列第4名的佳绩。国家级特色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
国家精品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排球、网球。
2、首都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属唯一高等体育院校,学校创办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座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学校下设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等7个学院,1个附属竞技体育学校,3个教辅单位,19个党政部门群团组织。
开设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11个本科专业。学校学生就参加省级以上体育竞赛392场,获得国际性比赛第一名128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国家级精品课程:田径、篮球。
3、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简称“成体”,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学校是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六所体育院校之一,现为四川省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院校,是国内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院校。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共有17个教学单位,现有21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8大学科门类。
4、西安体育学院
创建于 1954 年,坐落在古城西安小雁塔西侧,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6所体育院校之一。学院1957年开始招收体育学类专业本科生,现有 21个本科专业(体育学类专业7个,非体育学类专业11个),涵盖了经、理、教、文、管、艺 6个专业门类。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田径。
张雪峰对体育生建议
张雪峰给体育专业的建议包括热爱体育、多元发展、学习科学理论、实践与实习、与专业人士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持之以恒七个方面。

1、热爱体育:对体育要有深刻的热爱和兴趣。体育是一门需要持久热情和毅力的学科,只有真正热爱才能坚持下去,克服各种困难。
2、多元发展: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要保持多元的发展。参与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探索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培养全面的运动能力。
3、学习科学理论:除了实践运动,也要学习体育科学的理论知识。了解人体运动的原理、训练方法和运动生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运动过程。4、实践与实习:亲身参与实际的体育活动和实习经验非常重要。通过实践和实习,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与专业人士交流: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体育大赛和讲座等活动。与专业人士交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扩展自己的视野。
6、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育专业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学会协调与合作,积极参与团队训练和比赛,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7、持之以恒:体育专业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和训练,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锻炼身体、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进取心。体育是什么
1、体育是指通过身体运动、锻炼和竞技来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健康和发展个人技能的活动。它包括各种体育项目和运动形式,例如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田径、健身等。
2、体育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耐力和灵活性,促进身心健康。体育还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培养团队合作、领导才能和竞争意识。
3、在社会层面上,体育可以促进社会交流和团结,培养民族精神和国家凝聚力。体育赛事和运动员的表现也成为民众关注和支持的焦点,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凝聚和文化传承。